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谈谈梅关古驿道的文化价值
2018-01-18 上午 10:39   作者:南粤古驿道网 祁方   
分享

梅关古道1

图:行走古驿道

  一、古驿道与文化传播

  古代的文化传播与交通是分不开的。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都有赖于交通。比如,没有丝绸之路的开辟,葡萄、胡萝卜就无法来到中原;没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玉米、马铃薯就不能成为欧亚大陆的食品。同样,没有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大量佛教典籍就无法从印度传到中国本土和从中国传到东瀛日本,“唯识”、“因明”等学问也就不可能渗透到中国。因此,社会历史的发展与进步,处处与交通密切相关。

梅关古道2

图:玄奘西行

  在人类文明史的进程中,交通表现出非常重要的作用。各个文化系统所影响的区域规模,不可能不受到交通条件的制约。不同文化圈所实现的文明水准,也为交通条件所限定。

梅关古道3

图:鉴真东渡

  多个民族、多种文化在古驿道碰撞、交汇、相融。每一个亭台楼阁、每一块青石碑文,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名人名文,锤炼古驿道之品格;名家名辞,铸造古驿道之灵魂;不尽的岁月给古驿道留下了一份厚重的历史记忆、以及奔腾不息的文化长河。

梅关古道4

图:梅关古驿道

  二、作为文化载体的梅关古驿道

  公元前213年,秦朝在梅岭开山道筑关口,设立横浦关后,就有“通南越道”连通岭南。从此,梅岭古道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刻在中国版图上。那时的古道只是人们出城的一条通道。随后,经过数次变迁,逐渐成为中原与岭南连通的交通大动脉。

梅关古道5

图:梅岭日落

  历史上的梅关古驿道,是江西、广东两省的重要通衢,是连通中原与岭南、连通长江水系的章江和珠江水系的浈江的交通大动脉,被誉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国乃至世界古代人文发展史上起过重要作用。那时,北方的漕粮、铁器、瓷器等物资通过水运,由长江运到赣江,溯章江而上运往大余梅岭脚下,然后由挑夫挑过这条古驿道进入广东省南雄市,再由浈江、珠江运往海外。同样,广东的山货及广州一带的海货,则通过商贩贾旅跨越梅岭古驿道,再由此上船抵达赣州、南昌等外埠。那时的古驿道,商铺云集、生意兴隆,各地商家设会馆在这里,一时繁荣无两。

梅关古道6

图:梅关古道手绘图

  回顾梅关古驿道的历史,一个个名扬千秋的大师名号映入眼帘:理学开山祖师周敦颐在此设立道源学院讲学,引来了赣粤乃至全国学者如云,最著名的学生就是程颢、程颐,梅关古驿道成为大师迎送之地;理学大师朱熹为效法祖师、兴学振院,在此寻求理学宗源,理学宗地名正言顺;“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陈毅在梅岭一带坚持三年打游击时所写下的《梅岭三章》。在梅关古驿道旁边,陈毅隐蔽处遗址至今还在。

梅关古道7

图:梅岭三章

  时光荏苒,随着交通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水运退出历史的舞台,梅关古驿道作为中原与岭南的交通枢纽作用已经消失,古驿道曾经的盛世景象也成了过眼烟云。

  但是,繁华褪尽、喧闹远去的梅关古驿道,依旧以淡定、从容、大度的姿态,持久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引领他们体验一种穿越时空隧道的感觉。这条梅关古驿道承载着梅花诗文化、牡丹亭文化、理学文化、丫山文化、钨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铁匠铺、打秤铺、金银铺等手工作坊生意依然火爆,汤皮店、黄元米果店、青梅煮酒店、青梅蜜饯店里的手工食品依旧飘荡着悠悠余香。

  作为文化载体的梅关古驿道,见证了千年岭南的变迁、更承载了华夏文化的兴衰。

梅关古道8

图:梅关古驿道风景区

  三、后记

  古驿道作为交通通道,已完成了历史使命。但是,作为不可多得的历史遗物,作为文化资源,古驿道在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这集中地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具有记录历史、认识历史的认知功能,通过古驿道所展现的丰富文化资源,让我们进一步提高对当地历史文化的认同,激发文化自信;二是具有更高的价值,即资源利用价值,通过认真保护和科学利用,进一步提高当地的文化形象,发展旅游和新的文化产业,促进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让古驿道在新时期为当地人民继续造福。

梅关古道9

图:梅关古驿道规划图

  当前,无论是对古驿道历史和文化的研究,还是面向大众的普及性宣传,以及将古驿道文化转化为文化形象力和文化生产力,都还存在一定差距。由于长期以来对古驿道文化价值定位不高,目前古驿道的文化地位与其深厚的文化价值存在着很大的反差,对古驿道文化研究、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与古驿道文化固有的价值和在文化传播中的应有地位,远不相称。古驿道作为区域历史文化的整体、以及重要的文化资源,普遍都还没有形成文化品牌。所以,迫切需要转变观念,用历史高度和文化的深度,解决对古驿道文化资源怎么看、怎么推、怎么用的问题。

梅关古道10

图:古道新颜
  

  (以上图片来源自网络。)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刊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责任编辑:李凌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