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信宜古道:“年例”庆新春
信宜古道地处粤西岭南一带,每年春节之后仍有特别的节日要过,那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习俗——年例,“茂名年例”更是集各种热闹好玩的节日活动的狂欢盛宴。年例期各村不尽相同,从正月初二起直至年底都有,正月较多,尤十五、十六日为最多,年例是当地传统民间敬神、游神、祭祀社稷、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的活动。在茂名电白、湛江吴川居多,一般会有游神活动,村民在一旁放鞭炮作为欢迎,以祈祷新一年好运气。

摆宗台


高州游花船

信宜飘色

高州鬼仔戏

化州跳花棚

信宜花灯巡游
清远英德古道:火麒麟闹“村”晚
位于清远英德古道沿线的英德市大湾镇每年元宵都会舞火麒麟,这项夜驱邪引福的民间习俗相传由南海商人传入,有近300年的历史。每年元宵夜,火麒麟伴着花灯游行在街道,场面宏大,振奋人心。传说中的麒麟是神兽,是民间太平、吉祥的象征。舞火麒麟一方面可锻炼勇气、鼓舞斗志;另一方面可表现人们祛邪扶正、团结一致、勇于行动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珠海长南径古道:“耍凤鸡”
凤鸡舞是流传于珠海前山地区的一项民间舞蹈艺术。凤鸡舞俗称“耍凤鸡”,其前身为凤舞、雄鸡舞,它起源于明朝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清朝早期传入香山县(含中山、珠海),逐渐演变为凤鸡舞。清末明初时,凤鸡舞为前山地区盛行的群众文化活动。
凤鸡舞集民间手工技艺和表演于一体,糅合美术、音乐、舞蹈、体育等元素,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审美性。凤鸡起舞,也寓意吉祥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项民间舞蹈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极具艺术传承的价值。



连州秦汉古道:唱春牛,贺新春
唱春牛,贺新春,地处秦汉古道沿线的连州县有着五百多年历史 “唱春牛”民俗活动。其起源有多种传说,其中有一种说法是:远古时,农民靠人力拉犁耕地。天神体恤民情,放仙牛下凡人间代替人力犁田。人们为了表示感谢,就在每年开春之前,举行活动,唱牛赞牛,并通过这一形式传授生产知识,祈求农业丰收。


连州东陂:元宵“炸狮头”
连州东陂,不仅是华南教育历史的重要文脉,而且有着悠久的文化习俗,每逢正月十五闹元宵,东陂人都会以舞火狮的形式来庆贺元宵佳节,祈求新一年的福、寿、安、康。元宵之夜,沿街的店铺、住户都准备了大量的鞭炮去烧炸火狮,据说谁家的鞭炮烧得越多,谁家当年的丁财就越兴旺。



梅关古道:香火龙“闹春”
地处梅关古道沿线的南雄县,每逢春节的初二到元宵节都要组织舞香火龙活动,当地人称“闹春”,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香火龙”有公、母之分,公龙体长9.9米,母龙稍短,长约9米,有“地久天长”之寓意,每条龙一般由7到9人舞动。其独特之处是整个龙身均用干稻草捆扎而成,而且龙身插满燃香,需夜间表演。



粤赣古道:忠信花灯新春贺添丁
位于粤赣古道沿线的连平县,从正月初九到正月十八,当年生了男孩的人家要在祠堂里点灯,客家语中“灯”和“丁”谐音,借喻传递“添丁”的欢喜。随着风俗的发展,形成了忠信花灯这一古老、精美的非遗技艺,现存的忠信花灯造型独特,有缭丝灯、参灯、状元灯、秀才灯、五福灯、磨灯、龙凤灯、宝莲灯、伯公灯、紫灯、廊灯等。




汕尾海丰羊蹄岭古道:独角麒麟狮拜年
位于羊蹄岭古道沿线的海丰县,每到春节期间和喜庆节会上,独角麒麟舞就会大显身手,这项汕尾市传统民俗体育活动与民众反抗强暴、异族入侵有关,后衍变成盛会节日、共庆瑞祥的文娱活动。麒麟舞配合武术表演,每次表演以班里师傅再次舞起麒麟头鸣炮参拜结束。


韩江古水道:英歌舞庆新年
韩江古水道流经潮汕地区,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过年前后,潮汕地区最具地方民俗特色之一的英歌舞成为庆祝春节的重头戏。英歌舞其主要表演形式为大型集体舞,舞者双手各持一根短木棒,上下左右互相对击,动作健壮有力,节奏强烈。



(注: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