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雷阳古驿道
2019-06-18 下午 02:31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采编自“湛江新闻网”   
分享

  谁能想到,在城市扩容提质“热得发烫”的雷州市北郊,仍残存着一截古驿道和许多承载着雷州府往事的遗迹。

  近日,驿道君踏着初夏雨后的泥泞,走进雷州市工业大道旁的附城镇徐马村这片古驿道残存区域,在塘边水库畔的遍野藤蔓间,重走这条千年古驿道。

1

雷州市徐马村里的古驿桥如今还在使用,古时科举雷州考生要从此桥踏上赶考路。

 

  被铁路与高速公路包围的古驿道

  从地图上看,徐马村位于雷州古城北郊,和正北方的遂溪县城月镇几乎同在一条精细的经线上。因位于古擎雷水北而得名的雷阳驿,经此北上元朝便已设置的城月驿,再经诸多沿途驿站,通往广州、南京、北京,数百年前雷州人上京赶考,必从此过。而从中原南下的客旅车马,也必从此入雷州城,再经古将军驿、英利驿入徐闻,再渡琼州。

  有意思的是,随着近年来湛江交通设施建设的提速,这截古驿道,已被铁路与高速公路包围——东北面为正在修建的东雷高速公路,正南和东南面分别为工业大道和雷湖快线,西北面为粤海铁路及沈海高速公路,西面为207国道锡海线。

  解放后因塘边水库的修建,这段古驿道地貌被人为改变,而残存的一截古驿道之所以得以确认,归功于一道现时仍在使用的古驿桥。

  沿着水库鱼塘塘基旁隆起的两米宽土道,驿道君在野芋叶丛中找到了近20米长的徐马驿桥,对面还有村民推着自行车过桥。村民告诉驿道君,仅1米宽的桥面是后来重修的,原有的桥面已塌,桥下的墩柱和桥基都是原来的。

  上了年纪的徐马村村民自豪地告诉驿道君,这截看似荒僻的残存古驿道,过去是雷州城北郊最热闹的大路,老一辈有“七坊连衢”的说法——从这里起到雷州城,一连立起七座牌坊,路人要连过七坊,才能进城。牌坊附近,设有秣马修车及茶水打尖的草棚,客流不绝。路旁建有一亭,城里居民送客远行到此为止。而徐马村得名于过去立在这里的一块石碑,碑上刻有“驱马”字样,骑马出雷州城慢行至此,可策鞭驱马了。“驱马”后来便谐音成了徐马。

 

  古驿道旁更有清泉古刹文化遗迹

  在近年来发掘南粤古驿道文化的持续报道中,徐马村古驿道鲜见披露。当地一名人文历史爱好者告诉驿道君,可能与古驿道的保存程度有关——残留古驿道的路基土层被抬高了,古驿桥的桥面不是“原装”的,“驱马”碑也没有保存下来。“但这截驿道,走向没变,古驿道旁的大量文化遗迹及近年来出土的准文物的丰富,在湛江极为罕见。”他之所以用“文化遗迹”和“准文物”来表述,是因为其中只有很少部分得以申报文物。

  徐马村的雷阳古驿道,离雷州城区不到五公里,雷州城却鲜有人知,附属的文化遗迹名气最大的是“陆公泉”,其知名度也仅限于数千常来此取水煮茶者。

  “陆公泉”是雷州品质难得的佳泉,传说明朝嘉靖年间一代廉吏陆瓒出任雷州知府,来时不携家眷,去时轻车简囊,雷州城百姓夹道十里相送至此,路旁忽涌出这口清泉。而据诸多方志记载,这口平地涌泉早而有之,因陆瓒官声清廉,而命名为“陆公泉”,并曾在泉旁建陆公亭以纪念。

  早在陆瓒还没有上任雷州知府的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武状元项桂发出任海南制置使兼知雷州府事,履任后,便因这口清泉创建了永泉庵。

2

雷阳驿道陆公泉寺附近出土的大量石牌坊残件。

  如今,“陆公泉”距这截雷阳古驿道仅三米之遥,已辟成涌泉井,每日携桶驾车前来取水的市民络绎不绝。而与陆公泉隔驿道相对的永泉庵,几经沧桑,几度破立。清康熙三十六年(1679年),镇守雷州的绿营副将徐奎出资重修永泉庵,此后永泉庵先后演变为永泉寺、陆公泉寺,不但事佛,还祀奉着陆瓒、徐奎塑像。历代客寓名士及雷州骚客,均爱至此煮茶题墨,留下不少楹联诗篇。如陈瑸题联“去雷城十数里,暂歇歇,吃陆公泉一茶,问日中土俗民情,莫讶僧门亦近市;离京国万重关,欲行行,坐徐公亭半响,览天外山光鸟性,方知寒谷早回春”。清泉古刹和名士咏志留墨,形成清朝雷州著名的“陆泉冰心”景观,也令陆公泉寺成为当时雷州府首屈一指的禅宗寺院。

  近年来,在复建陆公泉寺的周边出土了大量石碑、石刻、石牌坊,佐证了古驿道昔日“七坊连衢”的盛况,名城、名亭、名刹、名人文化交相辉映。入口微甜的陆公泉最新监测结果显示,水质为“优”。

 

  明朝“守节最著者”陆瓒的雷州印记

  在湛江以名人命名的自然人文景观不多,如东坡岭、贵生书院,而被用以命名“陆公泉”的一代廉吏陆瓒,与流寓雷州的诸多名士不同,是勤谨的实干家,史称明朝“守节最著者”,在不少明清史钞中,陆瓒还留下了婉辞状元的美誉。

  陆瓒是浙江龙游县陆家巷人,当地陆姓为望族。明朝嘉靖三十二年,陆瓒进京会试,排名本在候选状元的三人之列,当时权倾朝野的锦衣卫统领陆炳,出自嘉兴陆氏,武官出身,靠母亲曾任皇帝奶娘而晋身禁宫大吏。陆炳深知明朝政界重文抑武的传统,致力培植文官属下,得知陆瓒科场表现极为出色后,当即暗示考官录陆瓒为状元,并派人带话,让陆瓒前往拜谢。但陆瓒并不攀附,陆炳记恨于心,便借首辅严嵩之手,将陆瓒改为二甲进士,授工部营缮司主事。荣辱不惊的陆瓒默默埋头苦干,督管大内时,朝廷核查匠役支付,钱财一分不少,每年节省下的钱财累以万计。后任雷州府知府,更留下“陆公泉”的美誉。陆瓒不到40岁便升迁到四川布政司参政,所到之处,惠民爱民,民怀其德。

  陆瓒年四十即请求归养,后居祖屋陆家巷三十余载。当时世称陆瓒为人恬淡,无官架子,乡人对他极为敬重。

  值得一提的是,陆瓒与其兄长陆佐曾同任广东的知府,并称二陆。陆佐在最东的潮州任知府,陆瓒在最西的雷州任知府。陆佐为修建潮州城墙抵御倭寇呕心沥血,病死任内,陆瓒留家眷事亲,孤身上任,夙兴夜寐,不取寸缕。古名史钞称陆佐“有为”而壮烈,陆瓒“有守”而睿智,尤其陆瓒,与明朝影响力极大的士大夫东林群体迥然不同,不空谈,唯实干,在位勤谨为民谋福,归退恬然为亲尽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被视为近乎完人的“守节最著者”。

 

  雷阳古驿道片区亟待保护性开发

  雷阳古驿道片区,融合了古驿道、驿桥、名人、名刹等诸多人文自然资源,如何开展保护性开发,这一话题,尤其在雷州城市扩容提质之际,引起了雷州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关注,在今年雷州市两会,形成了把这一片区纳入雷州市扩容龙游湖片区建设规划的提案。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雷州没能留下一小面古城墙是非常遗憾的,而现在能在陆公泉寺周边寻找到一段保留较为完整的古驿道、古驿桥,这是名城雷州的大幸,但若不加快保护和修缮,也会同城墙一样湮没于城市变迁之中,成为名城雷州又一憾事。”一位雷州市人大代表如此对驿道君说。

 

  (原文刊登于“湛江新闻网”,作者为湛江日报记者吴建韬、林小军,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何洛曦 周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