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起来,一起走进华南研学
2020-10-09 下午 01:00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采编自“韶关学院”   
分享

  这个假期,在韶关乐昌坪石和犁市大村的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通过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每天都吸引了不少游客造访,可谓是大众首选的“网红打卡点”哦!

  这个假期,韶关学院师生纷纷走进了华南研学基地“打卡”。

  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旅程吧。

  10月8日,韶关学院音乐学院的师生们走进乐昌坪石管埠,参观管埠国立中山大学师范学院历史陈列馆,聆听马思聪、王慕理的故事,体验“诗音漫步”松林古道,重温先师前辈们坚守着教育兴国的峥嵘岁月。

1

2

3

4

5

  师生们有感而发,积极与现场游客互动,现场演奏马思聪《思乡曲》,演唱抗日歌曲《杜鹃花》,悠扬的旋律和动人的歌声,吸引了众多外来游客观看,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得到了游客们的高度赞赏。在研学基地游览的游客纷纷竖起大拇指,为师生们精彩的表演点赞!

  悠扬的曲调、优美的歌声在青山绿水间飘扬,仿佛在述说着那段不可磨灭的峥嵘岁月!

6

7

8

  从小学习音乐的刘秋薇同学表示对革命歌曲情有独钟。今年趁着国庆假期来到管埠村,在这诗意场景中,重新唱起《杜鹃花》,对那段曾经的历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更感动坪石先生延续教育薪火的精神。

  “今天来这里,参观了管埠国立中山大学师范学院历史陈列馆,更了解了马思聪思乡曲的创作背景,看到了这么多游客携家人、孩子在森林中静静地散步,静听着松涛的声音,情不自禁就想要现场演奏,表达自己对历史的敬畏,抒发对先贤们的尊崇。”音乐与舞蹈学院束昆老师在“诗音漫道”松林古道演奏思乡曲后感叹道。

9

  《思乡曲》是马思聪于1937年所写《内蒙组曲》(又名《绥远组曲》)中的第二首。当年,日寇的铁蹄蹂躏了满蒙华北大地,东三省的学生唱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流亡关内。马思聪行脚北国之后折回广州,从一首绥远民歌中引发灵感,谱下了这首《思乡曲》,拨动了多少为抗日救亡而奋战的中华儿女的心弦,并且一直流传下来,引发了一代代爱国爱乡的炎黄子孙的共鸣,成为了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不朽的经典。

  《杜鹃花》描述当时南国一对相恋的青年男女,姑娘毅然将爱人送上前线,并待他凯旋归来之日,把杜鹃花插在爱人的胸前,而不是犹如往年般插在自己的秀发上。这首歌深情的节奏背后蕴含了沉重的历史背景——歌曲中的战士最终在烽火天边的战场中再也没有回来。在上世纪40年代,被华南地区广为流传,歌曲脍炙人口、家喻户晓。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这首著名的歌曲是在乐昌坪石一座杜鹃盛放的铁岭山下所写成的。每年到三月,漫山遍野开满了野杜鹃花,一片火红。然而国难当头,当时在此就读大学的年轻诗人芜军联想到的是呐喊声声、充斥着血与火的战场,从而写下这首著名新诗。

  10月8日,韶关学院研学志愿者走进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大村)开展研学活动,走访玉清广场、玉清书舍和四姑医务室,实地寻访大樟树、怀士堂、校舍、操场、跑道、古井等历史遗迹,回顾那段可歌可泣的烽火育人历史,感受和传承先师们教育救国、读书报国的民族气节和家国情怀,追寻先辈们奋斗的足迹。

10

11

12

  韶关学院组建的华南研学讲解志愿者团队,多次出色完成韶关学院“凤凰大视野”华南教育历史纪录片拍摄展厅、粤北华南研学基地讲解任务,为参加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学校联盟研学活动的团队作研学引导和讲解。

  下面,实地去看看志愿者团队训练情况吧!

  现场,志愿者们用心声喊出了对华南教育先师们为教育事业无怨无悔、为文化坚守呕心沥血的艰苦卓绝的缅怀和崇敬。

13

  “今天来到华南研学基地(大村),让我对华南教育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我必将坚持继承和发扬先贤们‘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民族精神和高尚情操,让青春为祖国绽放!”这是韶关学院研学讲解志愿者丘微微在大村开展研学游活动后发出的感慨。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在这个“教育寻根”已成为众多华南地区中高等院校师生、教育与文化界人士的新一轮共识的时期:约起来!走进华南研学,一起讲好华南研学故事,传播华南研学精神。举全校之力,集平台之智,乘华南研学之东风,韶关学院定会为华南研学工作贡献力量,让我们共同期待!

 

  (南粤古驿道网采编自“韶关学院”。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杨澍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