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博与广州十六中共同考察梅关古驿道沿线,暑假推出研学课程
2018-04-26 下午 04:40   来源: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十六中   
分享

  今年1月,广东省博物馆(以下简称“粤博”)与广州十六中共同开发“驿路同游——南粤古道寻迹”研学课程,云浮罗定南江古驿道研学首站告捷。馆校合作打造古驿道研学课程的积极尝试取得良好效果,同时引起博物馆界与教育界的关注。

  在此基础上,4月22日至24日,粤博馆长助理王芳联合带队,与广州十六中教师共同考察粤北韶关境内梅关古驿道沿线上多处自然历史遗存,为下一步推出研学课程方案打下坚实基础。据悉,“驿路同游——南粤古道寻迹”第二站:韶关梅关古驿道沿线研学将于今年暑假推出。

1

  地处粤北的韶关是岭南文化和中原文化交汇之地,自古以来留存了许多优秀自然历史文化遗产。

  三天考察中,粤博与十六中团队高度投入,马不停蹄地走访了韶关十多处遗迹,其中多处属国宝级乃至世界级的文化遗产,这当中包括:禅宗六祖惠能弘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南华寺,广东省仅有的、有绝对年份可考的北宋早期砖塔——三影塔,中原沟通岭南的重要通道——梅关古道及珠玑巷,入选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丹霞山,距今12.9万前的“马坝人”遗址,南雄恐龙省级地质公园等。

  去年丹霞山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考察团成员此行冒雨两个多小时,在专业讲解员带领下,攀登上丹霞山锦石岩。沿途的地质地貌、植被生物、摩崖石刻以及古寺洞穴,不仅让考察团成员赞叹不已,更激发了他们对研学价值的深度思考。诚如十六中地理老师杨乐所言,研学的魅力在于让人置身其中,感受真实、活化课本知识。

2

  梅关古道始建于秦汉,自唐代名相张九龄开凿驿道以来,成为古代连接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陆路最短的交通要道,被称为“广东古代第一条高速公路”。梅关古道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浴血奋战过的地方,陈毅元帅曾在梅岭一带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写下气壮山河的《梅岭三章》。考察团特地攀登上梅关古道上的“元帅岭”。此处的红军雕像、陈毅元帅雕像、三级台、红军战壕、大庾岭地形沙盘、碉堡、红军指挥所,包括缅怀南雄英烈的诗歌都给考察团留下深刻的印象。来自语文、历史、地理、生物等不同学科的教师成员们边走、边看、边谈论,课程方案创意在现场的观察、体验、感受中,不断激发生成。

3

4

  结束此次考察,十六中教导主任陈煦感叹:“南粤大地课程资源实在太丰富,一路上既是课程开发,又是自我提升与学习。研学,项目式学习,打破学科壁垒,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真的非常赞!”

  陈煦透露,十六中与粤博今年暑假将带领学生开展韶关梅关古驿道四天三夜的研学课程。

6

  今年1月底,《广东省教育厅等12厅局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公开征求意见。《意见》中提出,要确保每位中小学学生在每个学段参加有效的研学旅行,不少于2次;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

  在创造性的与广州十六中推出罗定南江古驿道研学课程后,广东省博物馆今年将继续研发11条南粤古驿道沿线研学路线。目前,粤博已完成从化、中山、潮汕、梅州以及韶关境内古驿道沿线相关历史文化的深度考察,多条研学路线课程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今年暑假前有望向广大学生陆续推出。

  粤博表示,南粤古驿道研学课程力求以古驿道独有的区域属性与丰富的文化内涵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PBL探究式学习模式,充分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进行自主学习与知识构建,在探索古驿道价值的同时,实现学生对自我、对当下、对未来的真实思考,也激发青少年学生对南粤历史、自然、艺术的关注和热爱。

 

责任编辑:李凌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