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乌调查》涉梅及其他涉粤路线考略
2020-01-26 下午 04:20   作者:王长印 陈红旗   
分享

  1930年5月,毛泽东作有《寻乌调查》。其中,涉梅路线可查证者共二十三条,其他涉粤路线可查证者共六条。据此,本文按水路、陆路、电邮、商路顺序对《寻乌调查》中的涉梅及其他涉粤路线依次展开考证,并梳理出《寻乌调查》所涉梅籍及其他粤籍人员的大致情况。

1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寻乌调查》涉梅路线

  本文之梅,是指以1990年为限、广义上属今广东省梅州市。“1990年底,梅州市共辖7县1区”,即梅江区、梅县、兴宁县、平远县、蕉岭县、五华县、大埔县、丰顺县。[1]故,本文以下各章所言之“梅”是指包含梅县于内的梅州市,非专指今之梅县。《寻乌调查》涉梅路线,可分为陆路、电邮、商路三类。

  (一)陆路交通

  按《寻乌调查》“第二章 寻乌的交通”所记,陆路方面“以石排下为中心,分为四条大路”,与今梅州相关之大路有三; 除大路,小路与今梅州相关者有二:

  大路:“一条经过县城(三十里)、三标(六十里)、太阳关,通安远城(一百四十里),为信丰、安远通梅县的大路。一条经过珠村、牛斗光(二十里)到平远八尺(四十五里),为会昌、安远两方通梅县的大路,……一条经过车头(二十里)、留车(三十五里)、荒塘肚(六十里)到兴宁之罗浮(九十五里)、罗冈(一百二十五里),往兴宁、五华,为寻乌下惠州的大路。” 

  小路:“一条从吉潭经小田、船肚、书园往平远(六十里)。”“一条由县城到新圩(六十里),”再“由菖蒲、隘排口通兴宁城(一百八十里)”[2]121。

  经查,五条线路多是按由北至南顺序叙述,只有信丰线所述顺序倒置,故正之。会昌线所谓牛斗光,即今南桥。寻乌至兴宁线所谓菖蒲,即古时篁乡堡。

  1、大路,与梅州相关之路线

  (1)信丰/安远-太阳关-三标-寻乌县城-梅县。其中,梅县在今梅州境;(2)会昌/安远-珠村-牛斗光-平远八尺-梅县。其中,八尺、梅县在今梅州境;(3)车头-留车-荒塘肚-罗浮-罗冈-兴宁-五华-惠州。其中,罗浮至五华在今梅州境,经考惠州受广东辖

  2、小路,与梅州相关之路线

  (1)吉潭-小田-船肚-书园-平远。其中,平远属今梅州;(2)寻乌县城-新圩-菖蒲-隘排口-兴宁城。其中,兴宁城在今梅州境。

2

20世纪30年代寻乌及周边地区交通系统[3]154

  (二)电邮线路

  按《寻乌调查》“第二章 寻乌的交通”所记,与梅州相关之电邮路线共有三条,其中电报路线有一、邮政路线有二:

  “过去电报局设在吉潭,民国十一年移到县城。电线由吉潭通寻乌城,通筠门岭,通平远。”

  “县城是三等邮局。”“一路走牛斗光通八尺,再由八尺通梅县;另由八尺分一路通平远。”[2]122

  参上可知:最初,电报以吉潭为中心,由其通向寻乌、筠门、平远三地;后,中心移至寻乌县城,故本文认为电报当以寻乌县城为起点。

  1.电报,与梅州相关路线为:寻乌-吉潭-平远。

  2.邮政,与梅州相关路线为:(1)寻乌-牛斗光-八尺-平远,其中八尺、平远属梅州境;(2)寻乌-牛斗光-八尺-梅县,其中八尺、梅县属梅州境。

  按文献所记,通梅县的邮路当不入平远城。

3

寻乌区域邮政路线的局部还原[3]156

  (三)商路

  因行商需要,为运输布、鞋、鸡、牛、猪、米、盐、茶等商品,门岭、安远、寻乌、广州皆有商路至梅县,共约十五条。

  1、门岭到梅县的商路

  《寻乌调查》“第三章 寻乌的商业”虽言油豆是从寻乌至梅县,但未记其路线,只记录了米业从门岭到梅县的运输路径,本文认为油豆商路当可参此:

  “石城、瑞金的米到门岭,大部分经罗塘、下坝(武平属,在三省交界)、新铺(蕉岭属,离梅县三十里)往梅县,每天有约三百担过。”[2]124

  经考:石城位在瑞金东北,属江西,二者为米业运输路线起点;此处的门岭,当即筠门岭。[4]5米业(油豆),与梅州相关之运输路线:石城/瑞金-门岭-罗塘-下坝-蕉岭新铺-梅县。其中,新铺属蕉岭,蕉岭、梅县属今梅州。

  2、安远到梅县的商路

  安远主要向梅县输送鸡、牛、猪等牲畜,相关商路共计五条。

  (1)鸡的运输路线主要有二:

  “鸡的大部分是唐江、南康、信丰来的,安远也有一点,甚至有从遂川来的。走王母渡、金鸡圩、新田、版石,不入安远城,由安远城北五里地方通过,入寻乌下梅县。由梅县的鸡行装往松口,向汕头输出。”

  “鸡贩子由唐江一带一直挑到梅县城或新铺圩(由寻乌走大柘去新铺下船,直往松口,不经梅县)发卖,每斤价五毛(寻乌鸡价每斤四毛) 。”[2]125 

  鸡业,与梅州相关之运输路线:

  ①唐江、南康、信丰、安远、遂川-王母渡-金鸡圩-新田-版石-安远城北五里之地-寻乌-梅县-松口-汕头。

  经考,松口属梅县,在梅县东北方,利于水运[4]25;汕头受广东辖。

  ②唐江-寻乌-大柘-新铺圩-松口。

  按文献记载,此商路当不入梅县。大柘属平远县,新铺前文自言属蕉岭,即从大柘至松口皆属梅州境。文献未明言此线终点,由此线亦为经松口之运鸡路线推论,其当亦终至汕头。

  (2)牛的运输路线未有明确记载,但依文献可大略推知。

  “牛也是如鸡一样,从唐江、信丰来的为大宗,安远也有一点点,寻乌本县没有。和鸡不同的是,鸡于寻乌只是经过,牛则在寻乌出卖。牛市在县城东门外河墈上,卖主是唐江、信丰、安远人,买主是梅县、武平、蕉岭、平远人,经纪(牙人)是寻乌人。不是经松口向汕头输出,大概是牛贩子们买了去转卖给人家耕田,或转卖给城市宰杀。” [4]126

  牛源自唐江、信丰、安远,在寻乌交易,卖至武平、梅州地区,这是为文献明确记载的。需要指出的是,牛不同于鸡,其不用再从梅县松口远运至汕头,牛是被武平、梅州地区自用。由鸡、牛产地相近而观,本文认为牛业运输路线可以鸡业运输路线为参考。

  牛业,与梅州相关之运输路线:唐江/信丰/安远—寻乌县城东门河墈—武平/梅县/蕉岭/平远。其中,梅县、蕉岭、平远属梅州境,经查武平属福建。

  (3)猪的运输路径有二:

  “一条从安远城,经寻乌城,走牛斗光、八尺去梅县,这一路最多;一条由安远南乡,走公平、新圩、留车、平远之中坑圩,往梅县,这一路较少。”[2]127

  安远南乡一线,按地图公平在新圩西[3]157;如按《寻乌调查》所记,先公平、后新圩,则无故多走了一个往返,故本文认为当是先新圩后公平。

  猪业,与梅州相关之运输路线:

  ①安远城—寻乌—牛斗光—八尺—梅县,其中八尺、梅县属今梅州;

  ② 安远南线—新圩—公平—留车—平远中坑圩—梅县,其中中坑、梅县属今梅州。

  3、梅县到门岭的商路

  《寻乌调查》“第三章 寻乌的商业”记梅县和门岭有生意往来,在布、盐等方面只提及惠盐、潮盐、梅县、兴宁、八尺、中坑等字样,并无具体详细路线描述,如:布只知是由兴宁和梅县分至门岭,唯潮盐路线可据文献作大致推断。

  “盐(十年前惠盐多,三四年前潮盐多,这是因为商人包办路线不同的缘故。现在又是惠盐多,则因八尺、中坑等处反动派对红色区域封锁,阻塞了潮盐的路的缘故。盐到门岭后,一直通往兴国)”[2]127。

  由《寻乌调查》“第三章 寻乌的商业 (五)惠州来货”一节内容可知,惠盐即指惠州之盐[2]127-128;以此类推,则潮盐当指潮州或潮汕地区之盐。门岭,即筠门岭。由于盐业运输是从南至北,故潮盐运输路线当为:潮盐-八尺/中坑-门岭-兴国。其中,八尺和中坑属今梅州平远境。

  参盐路,本文认为布业运输路线当基本与之相同,只是起点为兴宁或梅县。

  4、寻乌到梅县的商路

  寻乌输出的货物主要为米、纸、茶油,与梅县相关路线共计七条。

  (1)《寻乌调查》虽言寻乌之茶主要输入兴宁和梅县,但无具体线路记载。米的运输线路有三:

  “澄江、三标、吉潭(项山的)、城区四个区域的米,从牛斗光经八尺、大拓,向梅县输出;龙图、腴田、留车、芳田、篁乡上半区一带的米,走中坑向梅县输出;大同、篁乡下半区、大田、蓝田、斗晏及龙川来的一部分,走岑峰经石正向梅县输出。”[2]128

  米业,与梅州相关之运输路线:

  ①澄江/三标/吉潭(项山的)/城区-牛斗光-八尺-大柘-梅县;

  ②龙图/腴田/留车/芳田/篁乡上半区-中坑-梅县,这条路后被称为“马克思路”[5];

  ③大同/篁乡下半区/大田/蓝田/斗晏/龙川-岑峰-石正-梅县,这条路后被称为“列宁路”[5]。

  此中,八尺、大柘、中坑皆属平远,这已为前文所明确,只有“石正”亦属平远需要特别指出[4]125。

  (2)纸的运输路线有二:“出于篁乡,向兴宁(走罗浮、罗冈)、梅县(走中坑,也有走岑峰的)、龙川(走贝岭)三地输出。”[2]129

  按地图,罗浮在罗岗西北,故路线①当先经罗浮、后经罗冈;依前文,岑峰在寻乌南、石正北,故路线②当是先经岑峰、后经石正。

  纸业,与梅州相关之运输路线:

  ①篁乡-罗浮-罗冈-兴宁,其中罗浮、罗冈属今梅州兴宁;

  ② 篁乡-岑峰/中坑-梅县,其中中坑、梅县属今梅州。

  (3)茶油运输路线当有二:“出在双桥的大同、斗晏、荒塘肚、蓝田、大田一带。”“从罗浮、岑峰两条路对兴宁、梅县两地输出。”[2]130

  虽然《寻乌调查》未明言茶油运输路线,但将此则文献中出现的“罗浮”“岑峰”等地名与前文之纸业运输路线相对比,可知茶油运输线路当亦分为两条。

  茶油,与梅州相关之运输路线:

  ①双桥—罗浮—兴宁,其中罗浮属今梅州兴宁; 

  ②双桥—岑峰—梅县,其中梅县属今梅州。

  在《寻乌调查》“第三章 寻乌的商业 (七)寻乌的重要市场”一节,只在布、鸦片篇章中提及兴宁和梅县,未言具体路线[2]130-131,故与布、鸦片相关之商路暂不可考。

4

寻乌贸易流通图示[3]157

  5、广州至寻乌的商路

  《寻乌调查》“第三章 寻乌的商业 (八)寻乌城”一节曾提及鞋业情况,相关文献如下:

  “十分之七以上都穿起胶底鞋和运动鞋来(这种鞋的底是从广州运到兴宁,兴宁做成鞋子,每双十毛左右)”[2]153。

  鞋业,与梅州相关之运输路线:广州-兴宁-寻乌。其中,广州、兴宁皆属粤,兴宁直属今梅州

  除路线外,《寻乌调查》还对参与调查者及被调查者和梅州关系进行了记录,其中梅县师范生3人,梅县中学生10人,平远中学生10人,五华县长1人。(详见后文《<寻乌调查>所涉梅籍人员及其他粤籍人员基本情况表》。)

 

  二、《寻乌调查》中其他涉粤路线

  如欲考证涉梅路线之外的其他涉粤路线,需先知晓广东的基本行政区划,如此才能明晰路线所经地域的归属。

  (一)寻乌与粤行政区划沿革

  《寻乌调查》“第一章 寻乌的政治区划”,对寻乌与广东行政区划沿革有明确记载:

  “全县分为七区,七区之中包括四厢十二堡。”“双桥区:即双桥堡。内分十三段,以留车为政治中心。”“南八区:分南桥、八富两堡,以牛斗光为政治中心。”“兼三区:分项山、腰古、滋溪三堡,以吉潭为政治中心。”“明万历前寻乌还未设县,万历以后才设县。没有设县的时候,……一部分属广东平远县管辖,其地域是现在的双桥、南八、兼三等区。”[2]119-120

  虽然留车、牛头光、吉潭等地区目前已不属广东,但言明历史变迁还是十分必要的。如再前溯,“在公元前214年秦设置龙川县时,寻乌是龙川县的一部分,在以广州为中心的南越国的版图里”[3]152。

  (二)水陆交通

  《寻乌调查》所记涉梅路线之外的其他涉粤路线较少,共有六条,如按类别划分有水路、陆路、商路三种。

  1、水路

  《寻乌调查》对寻乌水之流经有明确记录:

  “寻乌水从桂岭山盘古隘一带山地发源,经澄江、吉潭、石排下、车头、留车,流入龙川,下惠州,故寻乌水乃是东江的上游。”[2]120

  水路,寻乌与广东相关之路线:桂岭山盘古隘-澄江-吉潭-石排下-车头-留车-龙川-惠州。其中,桂岭山至留车属江西境,为寻乌水,即东江上游;龙川、惠州,属广东境。

  2、陆路

  陆路,寻乌与广东相关之大、小线路各一:

   “一条经过吉潭(三十里)、澄江(六十里)、盘古隘,通筠门岭(一百一十里),为兴国、于都、会昌通广东的大路。” 

  “一条由县城到新圩(六十里)”,再“由新圩经菖蒲(二十里)、隘排口往龙川城(二百四十里)。”[2]121

  《寻乌调查》所述路线多是由北至南,兴国至广东一线顺序倒置,故正之;此线所通之广东具体指代不明,与寻乌相邻者有广东韶关、河源、梅州三地[4]1。

  (1)大路,寻乌与广东相关之路线:

  兴国/于都/会昌-筠门岭-盘古隘-澄江-吉潭-广东,其中兴国至吉潭皆属江西省境。

  (2)小路,寻乌与广东相关之路线:

  寻乌县城-新圩-菖蒲-隘排口-龙川城,其中龙川城属广东省。

5

寻乌区域交通状况与规划路线的局部还原[3]15

  (三)商路

  商路主要用于运输纸、香菇等货物,共有三条路线。

  1、纸业运输路

  木业,只言由寻乌输往东江和潮汕,无具体路线记载。潮汕属于广东,统指潮州、揭阳、汕头三地。

  纸业,路线与广东相关者有一条:

  “出于篁乡,向兴宁(走罗浮、罗冈)、梅县(走中坑,也有走岑峰的)、龙川(走贝岭)三地输出。”[2]129

  纸业,寻乌与广东相关之路线:篁乡-贝岭-龙川,其中贝岭属广东龙川。

  2、香菇运输路线

  《寻乌调查》“第三章 寻乌的商业 (六)寻乌的出口货”一节,将香菇运输路线记载得十分简单。其有二:

  “安远出香菇比寻乌多,销往南雄,寻乌的销往兴宁。”[2]13

  香菇,寻乌与梅州及其他粤地相关之路线:

  (1)安远-南雄,其中南雄属广东韶关;

  (2)寻乌-兴宁,其中兴宁属今梅州。

  按《寻乌调查》所记,除以上六条涉粤路线外,在被调查人员中与广东潮州和广州相关者各1人。(详见后文《<寻乌调查>所涉梅籍人员及其他粤籍人员基本情况表》。)

  综上,《寻乌调查》涉梅路线,路陆之大、小路线有五条,电邮路线有三条,商路路线有十五条。涉梅路线之外,《寻乌调查》中所谈及其他涉粤路线,水路路线有一条,陆路之大、小路线共二条,商路有三条。共计,《寻乌调查》所载涉梅及其他涉粤路线,可查者有二十九条,涉及梅籍或其他粤籍人员有二十一人。

 

  三、《寻乌调查》所涉梅籍及其他粤籍人员

  毛泽东是“寻乌调查”的主持者,在钟步嬴的帮助下他接触到了众多被调研人。《寻乌调查》记录了部分梅籍及其他粤籍人员信息,“寻乌调查”的参与者(联络员)是钟步嬴;余下皆是被调研人,如潘金棣、邝世仰、赖世芳、古光禄、刘作瑞、刘经曦、陈继光、陈国才、汤思贤、曾超群、钟继善、彭秉彝、黄甲奎、何挺拔、陈玉横、赵尚钦和钟星奎。他们的基本信息如下表所示。

《寻乌调查》所涉梅籍人员及其他粤籍人员基本情况表

6

  这些人大多在梅州市地区短暂生活乃至长期定居过,受过一定的现代教育,是1930年代历史的亲历者,是毛泽东从事“寻乌调查”乃至革命活动的见证人。他们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存在意义,值得关注和进一步挖掘,如此既可以丰富学界对毛泽东及其所处时代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认识,也有利于今后梅州对古驿道历史和文化资源的挖掘、开发与利用。

 

  参考文献:

  [1]梅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梅州市志(上)[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234-236.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寻乌调查[M]//毛泽东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许瑞生.南粤古驿道红色寻踪——基于《寻乌调查》的历史地理分析[J].热带地理,2018(2).

  [4]天域北斗.广东及周边地区公路里程地图册[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18.

  [5]叶俊新.《寻乌调查》与平远古驿道摭拾[N].梅州日报,2018-04-02.


  作者简介:

  1、王长印(1979- ),男,吉林省德惠县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古典文献学、历史文献学研究。

  2、陈红旗(1974-),嘉应学院文学院教授、院长,文学博士,暨南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已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30余篇。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何洛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