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桑园围入围“申遗”候选名单
2020-01-23 上午 11:30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采编自“佛山日报”   
分享

  始建于宋代的佛山桑园围历经900余载,至今仍发挥着灌溉、防洪、水运等综合效益。1月22日,记者从佛山市水利局获悉,佛山桑园围成功入选为“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国内候选工程”,为全力冲刺申遗工作迈出了扎实的一步。

1

  日前,中国国家灌溉排水委员会在北京召开“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候选工程初评会”,来自7个省份的10个项目参与角逐,成功入选候选名单的共有4个工程,分别为:福建天宝陂灌溉工程、陕西龙首渠引洛古灌区、浙江金华白沙溪三十六堰,以及由佛山市水利局申报的佛山桑园围。

  据介绍,佛山桑园围兴起于宋代,至清朝中期形成了地跨南海、顺德两区,由北江、西江大堤合围而成的区域性水利工程,是珠江三角洲代表性的传统基围水利工程型式。其主要功能包括灌溉、防洪排涝,兼有水运效益。围堤全长68.85公里,围内土地面积243.91平方公里,至今仍保障着约6.29万亩农用地的灌溉用水和防洪排涝安全。

2

  经评估,佛山桑园围的历史格局和文化肌理保存基本完好,尤其是具有历史价值的骨干水道,而围基砌石构筑物、闸窦和水则等工程设施,以及用于祭祀的社稷坛等水利遗产均得以留存,围内一些代表性的古村落如烟桥、松塘等保存完好。

  “以水利遗产桑园围为代表的基围灌溉工程体系可持续利用至今,是奠定佛山历史地位和经济地位的基石,其系统规划、综合调控和生态效应对现代水利发展仍有很高借鉴价值,在珠三角社会经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佛山市水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当前,我国共有19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尚无以基围(圩垸)为主体的遗产形态。去年,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国家灌溉排水委员会等多位专家先后前来实地考察佛山桑园围,一致认为其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科技和生态价值,如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将填补广东省乃至珠江流域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空白。

3

  为了保护传承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学习古代岭南劳动人民可持续性灌溉的智慧,去年,佛山市委市政府启动了桑园围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工作,组织开展桑园围灌溉工程遗存的系统调查勘测、专题研究和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将以申遗为动力,积极谋划实现遗产保护与区域发展的有机结合,促进遗产的可持续保护和灌区可持续发展。”上述负责人表示,如成功申报,佛山市将在系统、科学、有效保护桑园围灌溉工程遗产的基础上,结合乡村振兴、全域旅游和广东万里碧道建设,进一步挖掘桑园围水利历史文化,不断改善遗产区域景观环境,努力使桑园围成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利用的广东标杆。

 

  (注:图片来源于佛山水利微信公众号。)

 

  (原文刊登于“佛山日报”,作者为佛山日报记者谈飞洋,通讯员陈超全,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