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古驿道不简单,大文学家走过,红军也在此安营扎寨
2018-06-15 下午 04:05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采编自南方+   
分享

  南粤古驿道遍布乡间,田野间一些不起眼的小道背后很可能隐藏着许多有趣的故事,静待我们去发掘。今天驿道君要带你去的就是这样一条充满故事的小道——潮阳赤杜岭古道。

1

赤杜岭

2

赤杜岭古道

  在汕头市潮阳区谷饶镇深洋乡寨后东北侧,有一座名为赤杜岭的小山岭。一条羊肠小道沿着山势而上,在普通人看来,这只是一条普通的登山小径,但其实这条小道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 

  据考究,赤杜岭在古代是往来潮普惠地区的必经要道。到了唐代,这里更成为了军事战略要冲和临时驿站。踏上赤杜岭顶,便能遥望谷饶镇全景。

  谷饶在当地潮汕话中被称作“赤寮”,这个地名与赤杜岭息息相关。在明朝初年,赤寮张姓始祖创大公因战乱饥荒,维业难糊口,携妻儿几经辗转途经深洋赤杜岭,进入古时候未有赤寮的兴仁乡,选择于大路边靠水沟流水之处的地形,进行搭寮定居。由于当时的生活背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只有头顶天脚踏地一无所有。该寮只有四支木柱,用茅草盖项。是一所既无门户又无墙壁的空草寮,暂且栖身居住。日间往岐北墟讨乞打工维持生活,夜间回归草寮居住。不久与岐北洪员处沦交,问及居住何方场地,张创大日:我居岐北往北,从赤杜岭落南中间住处,无门无墙赤草寮也。从此,赤寮二字做为地名便由此而开始产生。

3

岭上的伯公庙据传曾救过皇帝性命

  小小的赤杜岭在地图上并不显眼,可是这里却留下了众多名人的足迹。据说唐代杰出的文学家韩愈在任潮洲刺吏时,就曾三次途经赤杜岭,前往“灵山寺”拜访当时的著名高僧大颠和尚。

  而宋代宋末皇帝赵爵与丞相文天祥从江西退兵进入广东,几经辗转途经赤杜岭,并在此扎营招募乡勇。

  到了明代万历年间,传说皇帝南访,途遇贼寇追杀时逃险至赤杜岭,且于岭上的伯爷庙内隐藏,方保脱险。潮汕地区供奉的感天大帝指的是伯益,俗称伯爷,伯公,伯爷公,老伯公,感天大帝庙遍布潮汕大地,伯爷信仰十分兴盛。伯益亦作伯翳、柏翳、柏益、伯鹥,又名大费。《史记·秦本纪》记载是五帝中颛顼的后代,嬴姓的始祖。皇帝为了感谢伯爷庙的救命之恩,御封伯爷公为“感天大帝”。

4

5

南昌起义部队在这里留下的痕迹

  在大革命年代,南昌起义军转战到广东后,也曾在这里驻扎。民国16年(1927)10月1日,前敌委机关及贺龙、叶挺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数千人乘船横渡溶江至本县京北渡口,在中共潮阳地方组织的密切配合下顺利登岸,并在此扎营,于伯爷庙内作为临时指挥部。在石上刻有“维护工农,拥护红军”等字迹,至今犹存。

 

  (原文刊登于南方+,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李凌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