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驿道研究中心成果展示(9):明初广州府城周边急递铺分布路径研究(之一) 基于明代《永乐大典》广州古城图中的邮驿信息分析
2018-12-10 上午 11:24   作者:广州市岭南建筑研究中心 孙海刚   
分享

  广州位于珠三角腹地,北依五岭,南临海洋,地理区位优越,在古代长期作为岭南地区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历代中原王朝为控扼岭南、维护国家统一,皆需翻越南岭下至广州,而岭南内部也以广州为交通枢纽向周边辐射,因此广州在古代岭南交通格局中居于核心地位。明代广州城是广州府治及南海、番禺两县县治所在,为保障对外联系通畅,广州府城与周边各地府县建立起四通八达的邮驿系统,在开辟驿道、修建驿站的同时,还专门设置递送公文的邮传机构——急递铺。

  以往学界对明代广州府驿站、驿道等驿传机构关注较多,但对该时期广州府邮传机构特别是急递铺的研究相对较少。急递铺作为明代重要邮传机构,承担传递公文的作用,具有当时驿传机构不可替代的功能。急递铺具有明确的目的地指向性,其分布呈线性特征,分布路径与古驿道共同构成国家邮驿通道。本文即解读明代《永乐大典》三幅广州古城图——《广州府境之图》、《广州府番禺县之图》、《广州府南海县之图》(如图1、图2、图3)中的邮驿信息,探究明代初期(以下简称明初)广州府城周边急递铺设置特征与分布规律,还原急递铺分布路径走向,为明代广州府信息传递通道研究提供新思路。

1

图1 明代《永乐大典》中《广州府境之图》

2

图2 明代《永乐大典》中《广州府南海县之图》

3

图3 明代《永乐大典》中《广州府番禺县之图》

  一、明代以前我国邮驿制度发展简述

  我国邮驿制度发展历史悠久,早在殷商时期即有驿传机构设置的记载。[1]先秦时期驿传主要以传递政治、军事信息为主,“乘传”、“侯馆”等在史书中广泛出现,如“公丧戎路,传乘而归”(《左传·庄公九年》)、“楚子乘驲,会师于临品”(《左传·文公十六年》)、“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侯馆,侯馆有积”(《周礼· 地官· 遗人》)。秦汉时期,随着中央集权王朝建立,以咸阳、长安为政治中心的邮驿线路开始辐射全国,“邮”与“驿”分置,职能不一。唐代,邮驿制度进一步完善,设陆驿、水驿及水马驿等,“邮”“驿”合一。宋代,邮驿制度发生变革,设新型邮传机构——递铺,递铺分步递、马递、水递、急脚递等,在邮驿系统中作用日益凸显。元代疆域辽阔,邮驿分布趋于严密,国家专设急递铺作为公文传递之用。此后急递铺成为巩固元明两朝政权统治的主要信息传递机构,在当时国家机器中扮演重要角色。

  二、明代邮传机构——急递铺

  明洪武元年,朝廷颁布诏令在全国设置水马站(洪武元年九月改站为驿)、递运所与急递铺三种邮驿机构,标志着明代邮驿系统的初步建立。明代邮驿机构设置完备,“自京师达于四方设水马驿并递运所,以便公差人员往来其间,有军情重务必给符验,以防诈伪;至于公文递送,又置铺舍,以免稽迟”[2]。在记载中,“驿”与“所”属驿传机构,设于京师以外,主要用于招待迎送官员、传递紧急军情或递送朝贡物资等。“驿”指驿站与驿道组成的驿传系统,分马驿、水驿与水马驿,以马、车、船为交通工具,陆路驿道亦称“官道”;“所”指递运所,用于运送国家军需物资、贡物等,多设在大型水陆码头处,主要依靠船运或车运;“铺舍”则指急递铺,属国家邮传机构,用于递送政府公文,依靠人力步递,[3]设于全国各地。

  明代驿递制度因袭元代,陆地驿站间距为六十里,由驿马作为递送工具。驿道通常宽阔平整,是当地交通要道,驿站沿驿道而设。明代急递铺则“凡十里设一铺”[4],铺距十里,每铺设五到十余人,由铺兵承担公文递送事务,依靠脚力步行日夜递送,一昼夜可行三百里。国家设立邮传在于对全国进行有效统治,虽万里外,政令朝下而夕奉行,因此明代急递铺遍布各地府县。由于急递铺设立地点不必完全依托驿道,在一些尚无驿道开辟的荒岭之地或边远山区,也可利用崎岖山径作铺道设急递铺,因而明代急递铺分布极为广泛,远超驿站。据明嘉靖年间《广东通志初稿》记载,当时广州府仅设一处递运所,“在归德门外五羊驿左”[5],南海县设有两处驿站,“驿凡二:官窑,在县西北金利堡;胥江,在县西北”[6],番禺县设有两处驿站,“驿凡二:五羊,在城南官渡头;湴湖,在县北茅田村”[7],从化县设有一处驿站,“驿凡一:李石歧”[8],而对比该时期广州府急递铺数目,“铺舍凡一百九十四处”[9],仅南海县便设二十二处,番禺县亦设二十五处。可见,明代遍布各地的急递铺已构成一个以当地府城(县城)总铺为中心、向周边地区辐射发散的全国性庞大信息传递网络。

 

  注释:

  [1] 杨正泰:《明代驿站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页。

  [2] 正德《明会典》卷119《驿传》,钦定四库全书影印本。

  [3] 正德《明会典》卷121《急递铺•诸司执掌》,钦定四库全书影印本。

  [4] 正德《明会典》卷121《急递铺•诸司执掌》,钦定四库全书影印本。

  [5] 北京图书馆古籍出版编辑组:《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36•史部•地理类》,《(嘉靖)广东通志初稿》卷10《公署四》,书目文献出版社,第196页。

  [6] 北京图书馆古籍出版编辑组:《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36•史部•地理类》,《(嘉靖)广东通志初稿》卷10《公署四》,书目文献出版社,第196页。

  [7] 北京图书馆古籍出版编辑组:《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36•史部•地理类》,《(嘉靖)广东通志初稿》卷10《公署四》,书目文献出版社,第196页。

  [8] 北京图书馆古籍出版编辑组:《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36•史部•地理类》,《(嘉靖)广东通志初稿》卷10《公署四》,书目文献出版社,第196页。

  [9] 北京图书馆古籍出版编辑组:《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36•史部•地理类》,《(嘉靖)广东通志初稿》卷37《祥异•铺舍》,书目文献出版社,第609页。

 

        (本文首发于《中国地方志》核心期刊2018年第5期,南粤古驿道网已获作者授权转载。)

责任编辑:李凌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