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贤亭,诉说着西京古道的岁月沧桑
2023-06-01 下午 02:30   作者:邱土明   
分享

  说到西京古道,我想起了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灞陵行送别》: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古代中原到岭南地区,有两条古道:一是翻越蔚岭的西京古道,二是翻越大庾岭的梅关古道。此诗写了出长安城后的西京古道之灞陵亭一别,如今读来仍荡气回肠。

  据史料记载,"西京古道"也叫西京路,因历史悠久堪称古京城通往岭南地区的"高速公路"而得名。东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由桂阳太守卫飒倡导修筑,自含洭(今英德县西)起,途经浈阳(今英德县东)、曲江、凤田岭(今乳源县境)、深源入今乐昌市云岩镇出水岩、梅花、关春、清洞、管埠、老坪石、武阳司,达湖南省宜章县至郴州,乐昌境内80余公里。

   “西京古道”虽然于今天在交通上派不上大用场,但沿途村庄密集,古桥、古亭、古村、古城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南方大地上。尤其是古亭之多,且巍然挺立,保存之完整为少见,包括“小梅关”亭、梯云亭、象兑亭、官止亭、心韩亭、乐善亭、仰止亭、寿得亭等,是旅游、考古、科研、挖掘客家历史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资料,也是中小学生、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今天所介绍的群贤亭,实则是西京古道支线西线上的一个凉亭。

  西京古道支线众多,分布在古道主线两侧。像是一条巨大的蜈蚣蜿蜒前行,其众多的节肢构成了古道的东西线。群贤亭坐落于乐昌市秀水镇中排村委会廖承斜村石子角古道山坳中,西京古道支线西线的蓝山坪古道汇聚到此处,黄金洞古道平行连接,往东前经下沙坪连通至沙坪的树德亭这段古道和马子坪古道。许多到过此地勘测的人都以为群贤亭是属于大竹山上矮山村的路段,其实它四至界线分明,左前是水浸洞村地界,右前是大竹山村地界,整个山脉及凉亭后方以廖承斜村山林为主。廖承斜村张姓祖先曾居住于此。

  群贤亭地理位置特殊,与梅关古道有异曲同工之妙。群贤亭既是茶水亭,湘粤两地的人们过往歇脚,必至此处,歇歇凉、喝口水、喘口气,继续赶路;又是防御亭,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气势让人望而生畏,大有睥睨天下、傲视群雄的风范。此亭围墙均是青石结构、磨纹,就地取材,质地坚硬,耐风化,是建筑的好材料。石块较为均匀,每块约40*90厘米,前后则有更大巨石砌成,前后门楼呈顶戴状,不怒自威。其上部现今为木瓦结构,梁木均为杉木,青瓦,整个构造呈拱状。与兼济亭、树德亭构造相似,充分体现古道与当地客家文化特色。

  群贤亭一带山脉发现了因断层形成的风光迤逦的峡谷地貌。前方鱼岩河水流从湖南宜章巍巍莽山奔流而下,来势汹涌,穿过沿途两岸山势险峻、如刀削般的悬崖峭壁,流入辽思河,汇入武江。大地构造运动的褶皱、岩溶溶蚀作用形成的溶洞等都可在这里观察到。如对岸的三羊岩,惟妙惟肖,羊的眼睛十分传神,且流水淙淙,形成瀑布飞溅,景象壮观。右侧上方险峻的半山腰中的真龙仙溶洞,冬暖夏凉,洞内钟笋林立,如今已成佛门盛地,游人络绎不绝。这些都让人心生感叹,这果然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从群贤亭到鱼岩河桥,虽距离不算远,约1公里,但直上直下,垂直度达六七十度角以上,俨然是“千步天梯”,如是挑担而行,无疑是一场意志力的修行。旧时赶圩,这条古道就是连接沙坪与湖南宜章关溪的必经之道。可以想象,在以物换物的年代,男女老少赶圩归来时行走在古道上,欢声笑语响彻山涧,脸上洋溢着满足的表情。

  群贤亭周边村落均是客家人的栖息地。客家人几度南迁,把中原文化与客家文化有机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客家人勤劳质朴、勤俭持家,发明了属于自己的美食,如糯米油糍、黄滋粑、花生豆腐、擦菜、坛子肉、子姜辣椒、坛子酸菜等,令人垂涎欲滴。客家人的春牛舞、舞狮等增添了文化气蕴。西京古道沿途,村庄密集,基本上都是客家居民,特点鲜明。一是以姓氏为聚居点,一个姓氏为一个独立的村庄并建祖堂或叫祠堂(客家人又叫“厅厦”)。而厅厦大门是这个村庄的公共活动场所,正厅都安放固定的八仙桌,既庄严又神圣。红白喜事均在这里举行。多数村庄的大门前面都有宽阔的大门坪。

  群贤亭,是西京古道及沿途支线西线的文化代表。群贤亭所在的位置恰巧是多地交汇处。比如沙坪,旧时,又称西山,是一个“八分石头、二分土地”,吃水用水贵如油的石灰岩山区,但其不断与大自然抗争的精神和意志不得不让人佩服之至,且热情好客,走到镇里的哪个村都能遇到或亲或疏的老表。比如秀水镇,旧时称辽水,因辽思河贯穿其中而得名,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历史名人辈出,紫阳书院坐落其中。再往湖南宜章地界,首先一条与“红旗渠”齐名的“雄关渠”横亘而出,同时也与宜章县栗源镇相接,是大革命时期宜章暴动的重要据点。其古文化与红色文化遗存,是一部重现历史,凝聚文明,反映先民生产、生活、风俗民情和传说故事,记述先民勤劳勇敢、聪明智慧和无穷的创造力的宝贵资料。充分利用文物古迹,研究和挖掘古道文化和客家源流及历史文化,丰富和发展旅游业的文化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地政府有机结合古道资源,打造旅游徒步线路,既丰富了人们出游线路,又体现了“以人为本、健康人生”的理念,实属一举多得的民生之措。

  所谓“群贤”,意思是指众多的德才兼备的人。 汉代文学家班固在《白虎通·谏诤》中言:“虽无道不失天下,仗群贤也。”晋代书圣王羲之《兰亭集序》中云:”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明代高启在《秋怀》一诗之八写道:“弱龄弄篇翰,出门结群贤。”群贤亭大概取之意吧。古代众多文人墨客穿梭在西京古道中,或三元及第,意气风发,春风得意马蹄疾;或“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或失魂落魄、被贬左迁,抑郁不得志。感叹世事之变迁,人生之无常。但凡站在群贤亭中,贤达之情堆积在此,为后人照亮千秋之路。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文物保护的重视,西京古道的面貌,逐渐重现在世人的面前。2019年10月16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支线,包括西线众多古道在内,其中就有群贤亭,也列为了县及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一些仁人志士,通过民间的力量,去修缮一些古亭古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2023年5月7日,群贤亭修缮竣工仪式在秀水镇廖承斜村和群贤亭中隆重举行。此善举由秀水镇廖承斜村张先生牵头组织,在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共捐资近4万元,将群贤亭一些组成部分进行了修缮,在当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如今,站在群贤亭中,连绵不绝的山脉如十里画廊,高耸如云端,犹如巨龙直上青天。五月的山花烂漫,笑意迎人;绿树成荫,琼枝玉叶;青草青芒青竹铺叙在苍茫的古道两旁,构成了浑然天成的古色古香古亭古桥的悠悠古韵。我深切的感受到,在静静流淌的长长岁月里,南岭再次焕发出青春的风采,奏响时代不朽的乐章。

1

2

3

4

5

(以上图片  邱土明 摄)

 

  作者:

  邱土明,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会员、乐昌市戏剧家协会主席,韶关市、乐昌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周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