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军“胜不骄、败不馁”的自我革命精神(下) 据以1929年11月1日红四军石正前委扩大会议记录解读
2021-02-21 上午 11:10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采编自公众号“程源史志”   
分享

  红四军“胜不骄、败不馁”的自我革命精神(上)

  红四军“胜不骄、败不馁”的自我革命精神(中)

 

  四、石正前委会议还没有完全意识到政治领导(核心)毛泽东的重要性

  石正会议不可避免的缺点是:四军领导层并没有深刻意识到四军政治路线问题,即核心意识问题,对朱毛的信仰产生怀疑问题。前委还在粤赣边境等待时机、根据敌情变化而取得军事胜利来挽回影响。这个问题直到1929年底古田会议才解决,纠正了极端民主化倾向,“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10月29日前委在丰顺得东委转来的消息,两广混战暂告结束。蔡廷铠有回师东江消息,广州朱毛(朱绍良、毛炳文)有调回南京之说,足证南方反蒋虽表现和缓,而西北反蒋业已大干起来。前委对此时局不十分清楚,尤其对附近各省敌军分布需要十分明白,才好决定行动。前委此时判断蒋的危机是不因两广局面和缓而过去,西北反蒋仍然要引起南方反蒋的响应。此次四军的挫折,并不能根本取消在东江游击的政策,因此四军此时一面在赣边休息筹款,一面仍要乘机再来东江工作。不过目前如粤敌继续进攻,或与金汉鼎联合围攻时,四军往赣南或往闽西要以附近敌情及全国大势来决定。上面各节统希粤委及中央指示我们。”】而当时广东省委对四军梅城失利原因却看得清楚,中共广东省委在写给中央信中严厉指出:“这次攻梅失利,虽受一相当打击,然而损失不过二百余人;但退出东江,红军士兵的逃跑给我们一个惊人的数目,竟达战争死亡数倍以上,甚至由井岗山出来的老兵士,都有逃跑者,这个失败的主要原因,在军事方面固然是反攻梅城的失策和退走的失败情绪所致,尤其充分的证明四军中的政治和党的工作的破产。” (《中共广东省委关于红四军工作意见给中央信(1930年1月16日)》)。

 

  五、前委最担心的还是干部问题,对毛泽东是否能回四军还心存疑虑

  【“四军工作人员非常缺乏,毛润芝同志在闽西一病四五月,四军在上杭出发时尚不能起来,因此前委书记仍由朱德同志代理。前委除书记外,各科人员及技术工作人员非常缺乏,一般干部此次伤亡更重。以前说四军干部缺乏,现在状况更不如前了。中央前后派来了刘安恭、金石声、曾省吾、罗△、张怀秋、陈定秋、丰少牛、钱△、骆△、陶△、谭△等人。曾、刘2人已阵亡。粤委又介绍三人来受训练,均已分配工作,当然不能尽合用,表现有许多缺点,但亦盼望中央、省委继续送来。四军干部已到了山穷水尽,无法可想了,务望继续注意补充,愈多愈妙。陈毅同志任前委书记,暂时可以代理,毛同志未回。中央对此重要工作,千万派人来担任为要!中央的文件对四军工作的指示,此间已令陈毅同志在前委扩大会中报告,一一执行。”】

  【“粤委处寄来密码电本业已收到。”】

  【“前委”】

  【“1929年11月1日”】

  广东省委直到1929年12月11日才向中央发出此报告,中央12月18日才收到报告。《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编者对落款时间“1929年11月1日”有注释:“原件如此,文件所注发文时间是十二月十一日,收文时间是十二月十八日,抄文时间是十二月二十日”。

  共产国际又信传毛泽东去世而发出讣告:“据中国消息:中国共产党的奠基者、中国游击队的创立者和中国红军的缔造者之一的毛泽东同志,因长期患肺结核而在福建前线逝世。”1929年11月24日,广东省委也向中央提出了担任红四军前委书记的建议名单“罗绮园”,“所以攻梅失败,在军事上失败少,而在政治上的失败尤大,因此省委请求中央无论如何都要派一个政治上能负责的同志主持前委工作,这个人在广东省委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同时中央如要达到统一红军的指挥起见,亦须派一真能了解中央的一切政策的同志才有办法,万望中央能够接受这个意见,这是四军的成败所系。”“在红军中唯一的政治中心是陈毅同志,但我们想陈毅的能力是难应付得来的。”“我们希望并提议中央即派罗绮园同志速来广东赴东江工作,一面帮助前委,一面可参加东江特委工作。如朱毛红军退出东江,绮园可专任前委工作。”期间,广东-香港-上海交通线肯定不是很畅通。(罗绮园是中宣部副部长,后叛变)

  在1929年11月28日毛泽东在汀州给中央的报告中说:“我病已好,十一月二十六日偕福建省委巡视员谢同志从蛟洋到达汀州与四军会合。遵照中央指示,在前委工作。”并说:“四军攻梅县失利,损失虽不小,但士气仍振奋”(《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教研室编,1985年印,235页)1930年2月1日,中央对广东省委发出指示《中央关于红四军问题给广东省委信》并答复:“润之现已复职,中心的政治领导亦已确立,此稍可使中央放心自然四军是所有红军的主干,中央必将以最大力量注意。”

  1971年10月下旬,据陈毅回忆当初写信事情,说:“后来,我写信给毛主席,信中说我这次到中央去了一次,我们的争论问题都解决了。七次大会是我本人犯了一次严重错误,我可以作检讨。中央承认你的领导是正确的。此间,同志们也盼望你回队,希望你见信后赶快回来。毛主席得到信后坐担架回来的,回来时还是有些病,伤风还比较严重。但是,可以看出毛主席很高兴。”(张明金:《陈毅元帅生前的最后回忆》,《党史博览》2003年第10期。)

  据陈毅讲:“这期间还有个打梅县的战斗。此次战斗部队损失很大,从梅县撤回来后,朱德、伍中豪和林彪等人主张把部队转向江西,向兴国、宁都、于都这一带走。当时我也赞成到江西,但感到还不是时候,因为毛主席未回来,我的任务没有完成。所以我坚决反对,主张无论如何要先到福建上杭,把毛主席接回来以后再共同来决定这个行动,我说我跑一次中央的任务就是这个……我是全军的党代表,不能讲价钱,明天队伍开上杭。他们没有办法了,只好从安远开往福建上杭。”(张明金:《陈毅元帅生前的最后回忆》,《党史博览》2003年第10期。)陈毅对维护毛泽东在红四军前委和军队的核心政治领导地位是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的。这也是毛主席穿着睡衣去参加陈毅元帅的告别仪式其原因之一。

  据萧克1970年11月2日回忆:在寻乌大田,红四军进行了整编,“我们一纵队在大田这个小小根据地休息了两三天……把伤兵交给根据地的党组织,把一纵队的三个支队,编为一、二支队,队伍整齐一下。” 1929年11月1日红四军向中央报告没有说大田整编和进军安远以后事情,所以在石正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并形成向中央报告无疑。据1930年1月6日《红四军前委向中央的报告》,石正会议与古田会议间前委还有一次向中央写信,“十一月初,前委□县托赣南东江两特委转送一信,报告四军开回闽西计划”,这应该是在赣南决定回闽西时发出的,但这“信”党史一直没找到。也可能就指11月1日信,因其中提到“四军往赣南或往闽西要以附近敌情及全国大势来决定”。在11月18日官庄会议中没再提到前委传达“九月来信”,只报告了“前委即扩大闽西赤色区域,建立闽西政权的政策”;再是报告了红四军召开了九次代表大会,“召集九次大会接受中央指示”,列出了九大新选举的结果:前委和前委书记名单。

  红四军石正会议是在1929年12月底召开古田会议前的一个重要会议。根据陈毅总结红四军状况而作出的中央指示“九月来信”,已有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基本构想,“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传达会议精神与会后的思想斗争需点时间。梅城战役四军没有达到战略初衷,确实有失败情绪,俘虏兵大批逃走。高风亮节的陈毅重新以“党代表”身份,在石正主持召开四军支队以上干部前委扩大会议并传达中央指示。此后,尽力说服广大干部接受中央指示精神并恢复对核心领导的信仰。古田会议及中国革命史充分证明:只有“党指挥枪”,“胜不骄,败不馁”,不断进行思想上的自我革命,我党才能领导人民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走向光辉的未来。

1

图为梅州岃古道

  1929年11月后的两个月,红四军从平远、安远走到古田。在11月13日,朱德、陈毅率领步伐更为坚定的红四军由留车经八尺梅州岃古道回师闽西,是我党我军走向正确军事路线的又一个重要节点。

 

  附1:《红四军前委沿革》

  (1928年11月至1930年6月,此前红四军为湘赣边特委、四军前委、行动委员会所领导,此后为红一军团前委和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统一领导)

根据中共中央“六•四来信”召开会议

  (1928年11月6日,根据中央“六•四来信”,红四军在井冈山成立前敌委员会,委员5人)

  前委委员:毛泽东(军党代表)、朱德(军长兼军委书记)、谭震林(湘赣边界特委书记)、宋乔生(水口山矿工人领袖,军部独立营营长,军械处处长)、毛科文(宜章县农民协会委员长,湘赣边界苏维埃政府农民运动委员会主任)

  前委书记:毛泽东

  前委机关秘书处秘书长:邓乾元(后刘辉霄)

  组织科科长:陈毅(后彭祜)

  宣传科科长:杨岳斌

  职工(后改工农)运动委员会主任:毛泽东(兼,后谭震林)

  副主任:宋乔生、毛科

  农民科科长:毛泽覃、陈精进

  职工科科长:江华

  青年科科长:万达才

  妇女科科长:伍若兰

 

长汀整编

  (1929年3月15日,红四军在汀州进行整编。前委牺牲两个委员,增加3个委员。工农运动委员会改为政治部)

  前委委员:毛泽东、朱德、谭震林、宋乔生(牺牲)、毛科文(牺牲)、陈毅、曾山、宋裕和

  前委书记:毛泽东

  秘书长:刘辉霄(后陈毅、江华)

  组织科科长:陈毅(后谭震林)

  宣传科科长:杨岳斌

  军需工作负责人:宋裕和

 

红四军七大

  (1929年6月22日,红四军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在永定湖雷召开,出席代表50余人。选举前委委员13人,其中军直属队和四个纵队士兵代表各1人。)

  前委委员:毛泽东、朱德、陈毅、林彪、刘安恭、伍中豪、傅柏翠、谭震林、朱云卿、高静山、宋裕和……

  前委书记:陈毅

 

红四军八大

  (1929年9月下旬,红四军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在上杭召开,选举前委委员17人)

  前委委员:毛泽东、朱德、陈毅、林彪、刘安恭、伍中豪、傅柏翠、谭震林、张恨秋、谭玺、郭化若、彭祜、熊寿祺、黄益善、杨岳彬、宋裕和

  常务委员:朱德、陈毅、张恨秋、林彪、谭玺

  前委书记:陈毅

  代理书记:朱德

  秘书长:黄益善

 

红四军九大

  (1929年12月28、29日,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古田召开,出席代表共120余人。选举前委委员总共14人,其中正式委员11人,候补委员3人)

  前委委员:毛泽东、朱德、陈毅、李任予、黄益善、罗荣桓、林彪、伍中豪、谭震林、宋裕和(湘南农民)、田桂祥(湘南农民)

  候补委员:杨岳彬、熊寿祺、李长寿(独立团老兵)

  前委书记:毛泽东

  秘书长:黄益善

  秘书:冯文彬

  

红四、红五、红六“二七会议”

  (1930年2月6日至7日,红四军前委与红五军、红六军军委和赣西特委在吉安陂头召开联席会议,红四军前委扩大为红四、红五、红六军的共同前委,委员17人,常务委员5人,候补常务委员2人)

  前委委员:毛泽东、郭贞、曾山(曾如柏)、王怀、方志敏、朱德、潘心源、黄公略、刘士奇、彭德怀、谭震林、陈毅、邓子恢、张鼎丞、袁国平、李文林、滕代远

  常务委员:毛泽东、曾山、刘士奇、朱德、潘心源

  候补常务委员:黄公略、彭德怀

  共同前委书记:毛泽东

  秘书长:杨岳彬(后古柏)

  秘书:冯文彬、钟大鹏

 

  附2:红四军出击东江时全军组织系列

  (1929年9月21日一举攻占上杭城,“在上杭整顿,各纵队都扩充为三个支队,每纵队有一千八九百人,全军七千多人”。10月中下旬第一、第二、第三纵队出击东江,11月进入平远。石正前委扩大会议参加者和列席者应是第一、第二、第三纵队支队以上干部。第四纵队委员及干部没有参加会议)

  军长:朱德

  党代表:毛泽东(不在位)

  参谋长:朱云卿

  政治部主任:张恨秋(后高静山、李任予)

  秘书长:曾日三

  肃反委员会主任:傅柏翠

  参谋处处长:陈东日

  参谋:聂鹤亭

  军需处处长:范树福

  军医处处长:鲍平

  党代表:彭显如

  副官长:杨至成

  第一纵队司令员:林彪

  第二纵队司令员:刘安恭(1929年10月20日牺牲)、郭化若(代理)

  第三纵队司令员:伍中豪

  第四纵队司令员:胡少海

 

  第一纵队党代表、纵委书记:熊寿祺

  第二纵队党代表、纵委书记:李任予(后张恨秋)

  第三纵队党代表、纵委书记:邝朱权(后杨岳彬)

  第四纵队党代表:傅柏翠、张鼎丞

  纵委书记:谭震林

 

  第一纵队参谋长:邓毅刚(后萧克)

  第二纵队参谋长:郭化若

  第三纵队参谋长:曾士峨  参谋:陈士榘

  第四纵队参谋长:游端轩

  第一纵队政治部主任:谭玺(后谢唯俊)

  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李任予(兼)、张恨秋(兼)

  第三纵队政治部主任:邝朱权(兼)、杨岳彬(兼)

  第四纵队政治部主任:谭震林

 

  第一纵队秘书:欧阳毅

  第二纵队秘书:

  第三纵队秘书:谭政

  第四纵队秘书:赖朝禄

  第一纵队辎重队队长(供给主任):赵尔陆

  第二纵队辎重队队长(供给主任):吴汉杰

  第三纵队辎重队队长(供给主任):杨立三

  第四纵队辎重队队长(供给主任):

 

  第一纵队卫生队队长:张纲

  第二纵队卫生队队长:叶青山

  第三纵队卫生队队长:张令彬

  第四纵队卫生队队长:

 

  第一纵队宣传科长:

  第二纵队宣传科长:邱积云

  第三纵队宣传科长:邱福荣

  第四纵队宣传科长:

 

  第一纵队保卫科科长:

  第二纵队保卫科科长:

  第三纵队保卫科科长:杨立三(兼)

  第四纵队保卫科科长:

 

  第一纵队副官:

  第二纵队副官:

  第三纵队副官:赖毅

  第四纵队副官处处长:吴奚满  副官:袁冠豪、廖真

 

  一纵第一支队支队长:王良  副支队长:陈光

  一纵第二支队支队长:龙普霖

  一纵第三支队支队长:龚楷

  (三支队为1929年9月下旬新成立,11月攻打梅县失利后在寻乌大田撤销。龚楷在梅城战役受伤后留下,后任四十六团、东江红十一军参谋长)

  二纵第四支队支队长:毕占云(后耿凯)

  二纵第五支队支队长:耿凯(后周正湘)

  二纵第六支队支队长:谭希林

  (六支队为1929年9月下旬新成立,11月攻打梅县失利后在寻乌大田撤销)

  三纵第七支队支队长:周昆

  三纵第八支队(1929年9月下旬新成立)支队长:林野   副支队长:郭天民

  三纵第九支队支队长:张宗逊

  四纵第十支队支队长:张鼎丞

  四纵第十一支队支队长:卢肇西

  四纵第十二支队支队长:

 

  一纵第一支队党代表:李赐凡

  一纵第二支队党代表:曹仲略(后粟裕)

  一纵第三支队党代表:刘万清(刘万青)

  (三支队在11月攻打梅县失利后于寻乌大田撤销,党代表刘万青回遂川参加赣西苏区工作)

 

  二纵第四支队党代表:敬懋修、罗瑞卿

  二纵第五支队党代表:陈策

  二纵第六支队党代表:谭楚材

  (六支队在11月攻打梅县失利后于寻乌大田撤销)

  三纵第七支队党代表:欧阳健(后朱良才)

  三纵第八支队党代表:蔡会文

  三纵第九支队党代表:罗荣桓、杨立三(代理)、高自立  军士队党代表:邓华

  四纵第十支队党代表:赖连璋

  四纵第十一支队党代表:丰小牛

  四纵第十二支队党代表:

  四纵特务大队大队长:罗化成

 

  注:因梅城战役红四军丢了所有名册,进军东江组织沿革多据相关回忆录集合,有待补充完整。

 

  参考资料:

  中央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9年(二)》1983年5月编印。

  萧克:《朱毛红军侧记》,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出版。

  王健英:《朱毛红军历史追踪》,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

 

  作者简介:

  叶俊新,梅州市平远县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叶剑英研究会会员。

 

  (原文刊登于公众号“程源史志”,作者为叶俊新,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何洛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