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功能需求的广东省游径系统选线因素研究 广东绿道、南粤古驿道、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选线对比
2021-02-02 上午 11:45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采编自公众号“南粤规划”   
分享

摘要

  游径建设的第一步工作是合理选线,而不同游径因其功能需求不同,选线因素和思路也各有侧重。本文结合广东绿道、南粤古驿道、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等广东省游径建设实践,研究对比基于不同功能需求下的游径选线因素考量,为其他地区开展游径选线和建设提供参考。

 

01

研究背景

  游径(trail)是一种供休闲游憩用的通道,主要用于徒步、骑行、滑雪、连接干道等休闲游憩及车辆通行功能。游径这一概念被官方正式使用是在1968年美国通过的国家游径系统法案(The National Trails System Act)。美国国家游径系统早期只是一些居民自发改善小径,而后随着不断的实践建设和理论探索,游径的长度不断延伸、分布地区不断扩大,逐步发展成为遍布全国的游径系统。[1]

  美国国家游径系统是基于国民休闲游憩需求提出的,可承载休闲游憩、文化展示、户外活动、道路通行、公共交流等多元功能[2]。根据游径的功能和特点,美国国家游径系统可分为国家风景游径、国家历史游径、国家休闲游径、连接边道游径,在不同功能主导下的游径选线因素和思路也不同。

  如,国家风景游径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接触自然、回归自然和探索自然的机会,其选线重点考虑如何更好地融入自然,减小对自然生态的影响,连接娱乐、远足等公共设施[3]。国家历史游径重点展现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让公众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其选线要求尽量沿袭历史上文化传播的线路,通过历史游径串联起真实而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点[4]。国家休闲游径为城镇居民提供就近户外休闲游憩的场所,其选线应尽量串联起学校、社区、办公等重要公共空间,引导人们到达周边的农田、郊野等自然地区[5]。连接边道径将社区、公路或其他游径系统的游径与主游径相连接,线路选择和主题策划上应着重考虑与主游径的关系,要尽量配合它所服务的主游径,并满足游憩功能[6]。从美国国家游径系统建设过程来看,美国各类游径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随着各类游径的延伸和完善,它们彼此之间互联互通、功能互补,最终发展形成遍布全国的游径系统。

  广东省的线性游径始于广东绿道,随着南粤古驿道、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的建设,线性游径系统初见雏形。合理选线是游径建设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本文针对不同线性游径的功能特点提出差异化的选线因素考量。

 

02

广东省游径系统主要功能

  近年来,广东省积极开展线性游径系统探索实践工作。2009年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宜居城乡建设,广东省提出打造绿道网;2016年为挖掘展示南粤古驿道承载的军事、商旅、民族迁徙等历史文化,广东省开启南粤古驿道建设工作;2019年为进一步加强粤港澳三地文化遗产合作和保护利用,广东省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不同游径的建设目标及功能需求各有不同。

  2.1 广东绿道

  绿道通常是指沿着河滨、溪谷、山脊线、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走廊建立的,包括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线路[7]。以“人”的区位情况来划定绿道类型,可以分为城市绿道和外围型绿道分类[8]。

  城市绿道主要位于人们生活工作的集聚地区,目的是把人与城市绿地空间联系起来,其主要功能包括优化城市布局结构,串联整合绿地开敞空间;优化人居环境,引领低碳出行;提供多元户外活动空间,让场所更具有活力。

  外围型绿道主要位于城镇外围的郊野生态地区,目的是把不在此生活的人吸引到自然环境中,其主要功能包括联系各类生态斑块,恢复生态系统;引导人们接触大自然,发展休闲度假、户外运动等休闲产业;引导人们参观外围地区的文化、自然资源点。

1

图1:城市绿道示意图

2

图2:外围型绿道示意图

  2.2 南粤古驿道

  南粤古驿道是指1913年前广东境内用于传递文书、运输物资、人员往来的通路,包括水路和陆路,官道和民间古道[9]。南粤古驿道的主要功能体现在文化传承、户外运动、乡村振兴三方面:文化传承方面,古驿道是历史上人、物资迁徙往来的重要载体,能很好地展现地域风貌和岭南历史文化的文化传承;户外运动方面,古驿道活化利用后将成为各种文体活动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广东户外体育和生态游憩的健康之路;乡村振兴方面,古驿道作为一种线性文旅资源,活化利用也将为沿线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2.3 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

  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是以广东、香港、澳门三地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依托,展示文化交融性和岭南文化特质的线性游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的主要功能是挖掘和保护文化遗产资源,通过串联整合增强人们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认同;以历史为纽带,将三地文化资源有效串联沟通,展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特质,推动三地文化交流;通过鼓励市民依托游径寻找历史印记,推进城市深度旅游。 

 

03

广东省游径系统选线因素考量

  3.1 广东绿道

  3.1.1 城市绿道

  基于城市绿道优化城市布局、优化人居环境、引领低碳出行等功能,在选线时应重点考虑:

  (1)对接城市居民出行需求。城市绿道要联系起大型居住区、大型商业区、商务区、文娱体育区等人群密集地区,为居住在城市里的人提供步行、骑行环境品质更优的日常通勤通道;要注重与轨道站点、公交站点、水上交通站点等公共交通的接驳,将城市绿道打造成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中的一部分。

  (2)与城市社区休闲文体设施结合。绿道是为周边居民提供日常活动健身的重要空间,在选线时要连接起各级公园绿地、城市广场、社区体育公园等公共文体活动空间,尽量结合自然历史人文特色,满足不同年龄结构、不同职业人群的文体活动需求。

  (3)构筑线性绿色开放空间。依托城市绿道串联起城市公园、街心绿地、滨河绿地、河道景区、湖泊等开敞空间公园,人们可以在绿道中散步、跑步、骑行、游憩,形成有机联系的城市公园体系。

  3.1.2 外围型绿道

  基于外围型绿道整合区域生态斑块、引导人们接触大自然等功能,在选线时应重点考虑:

  (1)结合自然风光打造风景道。外围型绿道的目的是引导人们前往郊野地区感受自然之美,因此在选线时要结合秀丽山川、乡野麦田、河流湖泊等自然风光,综合考虑游客游览、观景、休憩等诉求,打造一条与自然山水相契合的秀美风景道。

  (2)重视生态廊道完整性。部分外围型绿道可能经过河岸滩涂、山林等地区,其生态空间的生态敏感性较高、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较为集中,绿道选线要满足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要求,确保生态廊道的完整性[10]。

  (3)串联起外围地区丰富的资源点。依托外围型绿道串联起特色村落、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等资源点,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徒步健身等活动,引导一种健康生活方式。

  3.2 南粤古驿道

  南粤古驿道的主要功能包括文化传承、户外运动、乡村振兴三方面。为了让游客重走历史迁徙之路,在选线时应重点考虑[11]:

  (1)尊重历史走向,优先考虑古驿道保存较好路段。南粤古驿道是文物的活化石、是文化变迁的见证,但大多数古道现状只间断地保留有少量石板路、石块路、鹅卵石等古道本体。选线要从讲好历史故事出发,尽量尊重古驿道历史走向,优先选择古驿道保存较好、较为连续的路段,更加直观的向世人展现古驿道的历史印记和特色风光。

  (2)加强与周边自然、文化、村庄等资源点的联系。依托古驿道历史线路及连接线,串联起古亭、古桥、古碑、古码头等古道相关遗存,直观展示古人迁徙往来的历史故事;串联整合沿线历史文化、自然生态、服务配套等各类资源,增强古驿道趣味性;加强古驿道与沿线村庄的联系,进一步带动沿线村庄发展;联系起周边风景区、度假区等已有的成熟旅游地,利用已有一定吸引力的旅游资源点集聚人气,进而带动古驿道发展。

  (3)满足人民对户外健身休闲的诉求。古驿道沿线往往是徒步爱好者的休闲运动路线,规划时要尊重徒步爱好者用脚选出的路,可通过大数据抓取、现场调研、访谈等多种方式进行选线。

  (4)加强与区域交通的联系。保护较好的古道大部分位于对外交通不便的乡村地区,如何改善交通可达性、加强与区域交通的联系是活化利用的前提条件。

3

图3:河源粤赣古道重点线路选线评价

(左图为各项要素权重叠加,右图为综合适宜性评价图)

  3.3 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

  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的主要功能包括保护文化遗产资源、促进三地文化交流沟通、推动城市休闲旅游,在选线时应重点考虑:

  (1)寻找三地共同主题。通过研究族群和文化在大湾区内的迁徙和发展,寻找粤港澳三地共有的、具有重要文化价值、适合三地人们交流沟通的主题文化,如孙中山、海上丝绸之路、华侨华人等都是粤港澳三地共有的文化。

  (2)构建跨地区、大尺度的文化线路。考虑到主题文化资源点分散在大湾区各个地市,可以主题文化的历史时空关系将分散的资源点粘合起来,构建一条不束缚于实体路线的、跨地区大尺度的文化线路。如,孙中山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可以孙中山先生在大湾区的生平历程和革命事迹为线索,构筑大湾区层面孙中山文化线路。

4

图4:大湾区层面的孙中山文化线路

(文化线路是以孙中山先生“在中山出生成长,而后经澳门前往檀香山学习;1883年-1991年间先生在香港、澳门、广州等地读书学习、开设医馆、走向革命;中华民国成立后,以广州为核心开展东征、北伐等革命工作”这一历程串联起分散的资源点。)

  (3)选取文化价值高、资源集聚的文化遗产集聚片。综合考虑文化遗产资源集聚度、文化遗产历史价值、人群活动热度、周边其他资源等多方面因素,选取文化价值较高、文化遗产资源较为集聚、其他游憩资源点较多、游览价值较高片区进行优先打造。

  (4)在文化遗产集聚片内打造一段实体游径。文化遗产集聚片在城镇建设地区,应尽量利用城市绿道、滨水步道、历史街区支路、骑楼街等现有品质较好的道路打造一段实体游径,并加强与城市公园、开敞空间、文旅娱设施以及城市公交体系衔接,引导游人徒步或骑行。文化遗产集聚片在郊野地区,则可利用古驿道、郊野绿道、风景道、村道进行串联,引导游人在学习历史文化的同时感受乡野田园风光。

  下图为广州孙中山读书学医游径,依托广州滨江绿道串联起南华医学堂旧址以及珠江河畔其他的孙中山足迹,同时联系起公园、地铁等资源点,讲述孙中山读书学习以及演讲宣传、实业救国的历史故事。

5

图5:广州孙中山读书学医游径

 

04

结论与讨论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文化自信、休闲游憩诉求的不断提升,打造线性游憩空间成为趋势。本文重点对比研究了广东绿道、南粤古驿道、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等线性游憩空间的选线因素,认为在不同功能主导下的游径其选线因素和思路不同。如,广东绿道是为了让市民走进健康,选线侧重于连接生态游憩空间;南粤古驿道是为了让游客重走历史迁徙之路,选线以尊重历史走向为重点;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为了推动三地文化交流和城市休闲旅游,选线要求依托三地共有主题文化的时空关系粘合起分散的资源点,并在资源较为集聚地区打造一段可游可玩可览的实体游径。

表1:广东省三类游径系统选线重点

6

  未来,随着广东绿道、南粤古驿道、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及其他线性游径不断建设完善,广东省将形成“功能互补、空间互联、融合共建”的岭南休闲游径体系。功能方面,绿道的主要功能是引导市民在城镇及郊野地区进行户外活动,古驿道的主要功能讲述历史迁徙文化故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的主要功能推动三地文化交流、共建人文湾区。空间方面,绿道主要分布在城镇及郊野地区,古驿道主要分布在山林乡村地区,文化遗产游径则主要分布在文化遗产资源点较为集聚的城镇地区、部分集中在乡野地区。要加强各类游径之间的空间互联,通过连接线加强多条游径的衔接,打造互联互通、的游径系统。融合共建方面,应整合绿道、古驿道、文化遗产游径各类资源、统筹构建,实现驿站、旅游公厕、标识牌、停车场等设施的共建共享,共同提升游径游览品质。

 

  参考文献

  [1].余青,林盛兰与莫文静, 美国国家游径系统开发与管理研发——以阿巴拉契亚国家风景游径为例. 国际城市规划, 2013. 28(04):第108-114页.

  [2].林盛兰与余青, 基于法案的美国国家游径系统. 国际城市规划, 2010. 25(03): 第81-85页.

   [3].张宇翔, 美国国家风景游径规划实践及其启示. 规划师, 2017. 33(06): 第139-145页.

  [4].杜雁, 吕笑与薛晓飞, 美国国家历史游径管理和规划评述. 中国园林, 2015. 31(08): 第40-44页.

  [5].林盛兰, 美国国家游径系统及典型案例研究, 2010, 北京交通大学. 第 118页.

  [6].胡春姿, 美国的小径系统及其借鉴意义. 世界林业研究, 2008(01): 第68-71页.

  [7].Flink C H, S.R.M., Greenways: Guide to Planning, Design and Development. 1993, Washington,DC: Island press.

  [8].马向明, 专家观点:绿道的规划建设. 人类居住, 2018(01): 第10-13页.

  [9].唐曦文, 梅欣与叶青, 探寻南粤文明复兴之路——《广东省南粤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简介. 南方建筑, 2017(06): 第5-12页.

  [10].宋延鹏, 广东省基于功能需求的绿道选线之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园林, 2012. 28(06): 第21-24页.

  [11].徐涵, 廖泽群与韦杰豪, 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选线方法初探——以河源粤赣古道为例, in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8: 中国浙江杭州. 第 15页.

 

  (原文刊登于“南粤规划”公众号,作者为徐涵、廖泽群,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何洛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