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客家围龙屋保护条例》正式实施
2018-03-30 下午 04:23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   
分享

  围龙屋是客家先民留给后人的建筑瑰宝,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去年的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梅州大埔站,驿道君就与大家共同领略过客家围龙屋的风采。据统计,目前梅州市行政区域内共有5000多座客家围龙屋,遍布于各县(市、区)。近年来,由于城镇化进程推进和缺乏日常维护修缮等原因,客家围龙屋正日渐老化消亡,对客家围龙屋的保护迫在眉睫。

  驿道君了解到,梅州首部关于历史文化保护类的地方性法规——《梅州市客家围龙屋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2018年3月正式实施,为当地保护围龙屋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依据和保障。这是梅州积极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弘扬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

1

大埔县大东镇联丰村花萼楼

  《条例》规定,梅州市人民政府建立客家围龙屋保护名录,将客家围龙屋分为三个类别按程序确定后纳入保护名录,对客家围龙屋的保护进行筛选和把关,并对除客家围龙屋外的其他重要古民居设置了适用本条例进行保护的规定。根据《条例》,列入保护名录的客家围龙屋实行原址保护,不得擅自迁移和拆除,并明确了客家围龙屋保护范围或建设控制地带内相关管理措施。同时,《条例》还规定了保护责任书制度,明确了政府、所有权人、使用权人、管理人的管理维护修缮责任,以及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协助客家围龙屋维护修缮的措施。

2

梅县区丙村镇群丰村仁厚温公祠

  《条例》还规定,列入保护名录的客家围龙屋,由文物主管部门会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客家围龙屋保护规划,并向社会公布。

  《条例》鼓励围龙屋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管理人在符合安全居住条件的客家围龙屋内居住,相关部门可以提供用电、用水、通讯、排污、垃圾处理等生活便利。同时鼓励所有权人依法利用客家围龙屋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和传统手工业,开办民宿旅游经营,为旅游者休闲度假、体验当地风俗文化等提供住宿、餐饮等服务。

3

位于大埔县的清末华人首富张弼士的故居“光禄第”

  《条例》还鼓励各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培训古民居建筑工匠,积极培育和引进传统建筑保护专业人才,鼓励客家围龙屋传统修缮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驿道君还获悉,由梅州市普法办公室、梅州市法治文化传播协会主办的“弘扬客家建筑文化·传承围龙屋精髓”摄影大赛即日始至5月20日向全社会征稿。据了解,只要反映梅州市内客家围龙屋自然风貌、风俗人情、挖掘传承、管理利用等范畴的单图和组图都可参赛,参赛者可把作品发送至mzspf@163.com。大赛设置入围奖20名和优秀奖10名。

 

  (本文综合南方日报等媒体报道,南粤古驿道网已作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李凌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