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古驿道上的诗意古村:那浪村
2018-05-14 下午 04:34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   
分享

  2018年南粤古驿道“天翼4K高清杯”定向大赛暨中国南粤古驿道文化之旅(茂名·信宜站)即将在本周末举行。茂名地处肇雷古驿道线路之上,保留了不少文化深厚的驿道古村。今天驿道君要带大家去的是位于茂名化州的那浪古村,这条建村300年左右的古村不但保留着大批完好的清代古民居,还有一段在乡村难得一见的雄伟古城墙,今天就请跟随驿道君来看看吧。

  那浪村位于化州文楼镇西北部,始建于清康熙7年(公元1668年),至今已有350年历史。村中七个姓氏和谐共处,其中黎氏人数最多。那浪村原名玉琅,后因口音而写成那浪。古人选址定居时讲究“以山水为血脉”,这种融入大自然、与环境相和谐的观念影响着古村落的选址布局,那浪村也不例外,村庄四面高山环抱,山上林木终年叠翠。

  每条古村都有自己值得骄傲的东西,在那浪村也不例外,那浪村民最引以为傲的便是村边那堵高耸的古城墙。

1

  一座小小的村庄为何会筑起如此雄伟的城墙呢?这要从清朝嘉庆年间说起,前面我们说过那浪村是由7个姓氏组成的村落,其中的黎氏的开基始祖黎恒和是在1807年左右迁居到那浪村的,由于持家有方已经积累了不少财富。到其孙子黎晋昌一代时,已是富甲一方的大土豪。黎晋昌年轻时就考取了功名,成为了当地一名地方官。当时正值社会混乱,当地盗贼猖狂,时常打家劫舍。黎晋昌多次禀报州衙,州衙派兵围剿,并张贴告示招安。贼寇在强大声势震慑下,再不敢抢盗。因剿匪有功,州衙赠给黎晋昌“除暴安良”勋誉。为保证黎氏族人的安全,黎晋昌向父亲提出在村中建造城池,得到父亲和叔父的赞同,最后和叔父合资,由他规划选址备料建造。

  据了解,古城池最终在1856年竣工,建成后的整个城池占地1600平方米,呈四方形。墙高10多米,宽一米多,由石头和青砖砌成,四角有炮楼,一个城门,车马可进出城门,城中左右有两排房屋和两个仓库,装有防御和进攻的器具和粮草。当年雄伟的城池如今虽然现在只遗留下一个城门和一角炮楼,但依然能感觉到它的盘旋灵动,墙砖在阳光下斑驳陆离,尽显百年沧桑。

  除了那浪古城墙外,那浪村里还有一座规模惊人的古建筑——黎氏大屋。黎氏大屋位于那浪村中间,由黎恒和所建,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后由黎恒和儿孙分别于道光和光绪年间在两旁扩建。三座大屋所建的时间不同,但连成了一个整体,共占地5300多平方米。屋内有13个小院200多间房,砖石木瓦结构,每个小院都有独立的防盗、防抢、防火、通风、排水体系,院子之间既独立又相连。

  黎氏大屋除了起居室外,还有一大批其他功能的建筑:三个可作为晒谷场的大院、六个谷仓、十八个厅堂,还有两座炮楼,外有三口鱼塘点缀,三个大门连接村路。如果没有熟悉大屋情况的人带着,很有可能迷失其中。据说在解放前夕,当地的一些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民众就曾藏在黎氏大屋中躲避追捕,追兵在大屋中转来转去都找不到,这些民众最终才化险为夷。

2

那浪李村革命纪念馆

  那浪村周边一带也曾是革命老区,因此村中还留存着不少红色印记。村中有一座那浪李村革命纪念馆,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民居,小巧别致,古色古香。整座大屋有三进,有一个大院、五个小院、30多间厅房构成。大院(禾堂)、小院(天井)、大厅小厅、房间都有公共通道连通,有完整的防盗、防抢、防火及排水系统。这座精致的原来是当地共产党离休干部黎允武、黎济武兄弟的故居,黎氏兄弟先后于1942年、1948年参加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在村中发展了不少党员,并把家里作为革命联络点,掩护了大批革命人士。为了不暴露革命联络点,当时的革命人士把黎允武家称为“李村”,所以现称为“李村革命纪念馆”。

  如今的那浪村,栋栋小楼林立,既是老区村又是现代新农村。这个美丽的古村落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如田园诗般的美丽,而且有一种贯穿历史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修身齐家治国”的情怀。

 

  【交通小贴士】:

  自驾:沈海高速——茂名港高速——汕湛高速——锡海线——X632——S285——S284——文楼镇——那浪村 

 

  (注:图片来源自茂名网。)

责任编辑:彭剑波 李凌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