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回归线上的从化古驿道
2018-09-22 上午 09:40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采编自南粤古驿道从化网   
分享

  众所周知,从化被称为北回归线上的明珠,但是对于北回归线的特殊地理环境,您又知道多少?它与古驿道发展有何关系呢?下面,就让驿道君为您讲述纬度上的古驿道吧。

  北回归线所穿越的地方大部分是海洋和沙漠,只有在南亚(约占1/7长度)的区域是适合人们生活和文明发展的。

  在广东,北回归线穿过区域就有2处古驿道文明的发源地,分别是:汕头和广州从化。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从化南粤古驿道出现的合理性。

1

  从化地处低纬度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川流纵横,流溪河从北往南贯穿从化区,滨水地势平缓,河流便于农业灌溉,沿线村镇和人口集中,由此带来人口物资流通和文化交融日益频密,从而形成古驿道的雏形。

2

  古驿道的开通进一步促进沿线村镇的经济发展,钱岗古驿道的文阁墟、龟咀渡和龟咀墟便是见证历史的印记。

3

  文阁墟位于钱岗古驿道示范段的起始路段。在文阁墟内设有上街和下街,每条街道长100米、宽4米,街侧设有10—20间商铺,中间建有商铺。商铺门面砌有一米高的矮墙,再用木板接至横梁。双掩木门,门口设骑楼式走廊,用青砖方柱一间间隔开。檐下安有木栅栏,整齐排列成行。文阁墟昔日的繁华,人们似乎还依稀可以从“合栈”“巧玉楼”“昌宝”等铺号招牌中窥见一斑。

4

  龟咀渡,始建于宋朝,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根据《从化文物志》所载,龟咀在宋朝时就已有埠,到明朝时立为官渡,是当年颇具规模的码头,现在还保存有花岗岩石阶、记事石碑及天妃庙等遗迹。古渡口面积不大,约有500平方米左右,前尖后阔,状如龟嘴。其上的石埠和石阶保存完整,由红砂岩和石板砌筑而成,当年工人担抬货物的印记仍依稀可见。

  民国期间,龟咀古渡转为民间接管,当时在流溪河常年行驶的船达二三百艘,上游可通至良口,下游可直达珠三角、香港、澳门等地。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期,该古渡仍一度十分繁荣,不过随着陆路交通渐渐发达,古渡渐渐式微。龟咀码头始建于明清时期,2012年9月,被公布为从化区不可移动文物。

5

  龟咀墟因龟咀渡而兴,成为附近各镇村的商业会聚之处,仍保留有不少商铺老字号。古巷建筑整齐划一,街巷宽度约3米,用青石板铺设。虽然不少商铺已经人去楼空,但仍有不少铺面的门牌保存完整,比如义兴隆、谢友隆等,烟酒第一经销店、木棉村经济联社等。

6

  而在龟咀墟不远处,还矗立着一座世界最高的北回归线标志塔,在夏至日,我们可以在塔内观看到“立杆不见影”的天文景象。

7

  综合来看,历史的发展必定跟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而北回归线所经过的区域也必定蕴藏着更多我们还没挖掘的历史印记……

 

  (原文刊登于南粤古驿道从化网,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江家敏